泰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袁隆平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主要是因为他

A.是“两弹一星”的功臣 B.在杂交水稻技术方面的贡献

C.发现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在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2、2017年,随着中共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人们热议的话题为

A.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 B.华国锋、两个凡是

C.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D.新时代思想、小康社会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阐述的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是

①国家富强

②人民幸福

③国家独立

④民族振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根据以下四个人物的名字判断他们年龄从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5、中华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合作化运动

B.无偿没收

C.赎买政策

D.分田包产到户

6、报刊是利用纸张传播文字资料的一种工具,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大公报》

B.《申报》

C.《解放日报》

D.《新闻报》

7、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

A. 武汉会战 B. 淞沪会战 C. 徐州会战 D. 太原会战

8、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 )

A.当时的国际环境 B.客观的经济规律

C.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D.人的主观能动性

9、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主要是因为它

A.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B.使美国保持了民族独立

C.帮助美国开始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D.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

10、按照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个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个辛亥年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东方红一号”升空 B.西藏和平解放

C.申办奥运会成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交通运输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农业

1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国歌中为什么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呢?用成语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居安思危

C.知耻后勇

D.奋发图强

13、1976年10月,伦敦《每日电讯报》报道了来自中国的一则重大新闻:“毛的遗孀被捕,四个领导人被指控策划北京政变。”这则新闻

A. 宣告三大改造完成

B. 宣告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C. 宣告“文化大革命”开始

D.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14、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段话的“这些东西”是指( )

A. 中国海军 B. 核潜艇

C. 歼5飞机 D. 两弹一星

15、朝鲜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  

A、五战五捷   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C、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D、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6、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D.“文化大革命”期间

17、大会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大会”

A.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B.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成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8、1949 年 10 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C.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带头实行

A.承包经营

B.中外合资

C.公私合营

D.国企改革

20、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我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有

①外交孤立政策

②友好外交政策

③不与中国建交

④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2、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23、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24、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5、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水稻优良品种是________

26、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调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27、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8、材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练钢铁;③特区。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首次胜利的战役是________

(2)1947年夏,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战役是________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

(4)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是________

30、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改革先从①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②,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③的改革。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⑤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⑥;中共十五大,把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⑧》。此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1995年启动的“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住房;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5)依据示意图,综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32、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3、2012年11月,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实现中国梦,中共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是?

(2)为实现中国梦,中共作了怎样的战略布局?有何重要意义?

(3)为实现中国梦,中共提出了怎样的新发展理念?有何重要意义?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此做出哪些努力?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材料二 1954年终于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三 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表决,当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很多国家的代表欢呼,鼓掌,拥抱。向中国表示祝贺,有的非洲代表高兴的跳起舞来。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由中印两国首次提出,如今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