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接受了一座用砖建造的罗马城,却留下一座大理石的城。”这是罗马帝国的创造者(见下图)充满自豪感时说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的人是( )
A.伯里克利
B.凯撒
C.屋大维
D.亚历山大
2、使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的事件是
A.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B. 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
C. 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 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
3、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组事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挫折( )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抗美援朝 ③“大跃进” ④土地改革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下图是我国1978年到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柱状图,根据这幅图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有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③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一位
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位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5、如图中的庆祝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胜利时 B.开国大典中
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D.中葡澳门交接仪式上
6、“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里,“低音”是指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实施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初步建立于
A.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1949年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
D.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8、新中国成立后,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这种状况严重阻得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意义
9、图画是某一时期的壁画作品,它发生于
A.抗美援朝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后
1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重大意义是标志着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D.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路线上完成拨乱反正
11、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因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多次立功授奖,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邱少云
D.雷锋
13、谍战大戏《潜伏》中有这样一幕:1947年在得知中共中央所在地被占领后,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说: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当时被占领的地方是
A.南京
B.延安
C.瑞金
D.北京
14、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鸦片战争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使中国
A. 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 中国国门被打开
C.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 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5、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的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通过了共同纲领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
16、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我”在的地方是( )
A.福州
B.海南
C.汕头
D.台湾
17、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0年,取名文革
1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当前,国家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土地流转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一次深刻社会变革。当时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被称作五星红旗(如下图)。“五星”象征
A.中共领导下革命人民大团结
B.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诞生
C.新中国成立只是万里长城走第一步
D.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21、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2、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23、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5、“________”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6、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27、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2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________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___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该原则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32、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我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请依次列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经历过的主要阶段。
(3)1978年,农民们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一政策的最早尝试是在哪里?
33、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怎样的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外交是智者的游戏,也有人说外交是妥协的艺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任人欺凌的时代,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改革开放后又取得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
材料二:2017年4月,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
材料三:“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
(1)请你从材料一中找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至少两例)
(3)新中国建国初期,美国政府对华的态度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成功加入了APEC和WTO等国际组织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5)当今国际形势变化无常,世界各国都在谋求自身的发展。你如何看待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