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示为原汇昌花边线漂染厂的收据。这一历史遗存印证的是( )
A.“一五”工业化建设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 1954年第一届全国大人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3、1861年,法国文豪雨果在给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以下对材料中“这次远征”的评述,正确的是( )
A.“远征” 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B.“远征” 使中国政府完全受控于洋人
C.“远征” 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D.“远征”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
B.在文学领域出现了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C.在艺术领域出现了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D.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5、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6、下面是某班收集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个资料。他们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A.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7、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解放战争
C. 土地改革
D. 开国大典
8、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9、“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A. 邓小平
B. 江青
C. 华国锋
D. 刘少奇
10、1949年9月,为筹备建立新中国而召开的会议是 (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1、“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开启这场伟大改革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粉碎“四人帮”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七千人大会”
12、新中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政协会议 B.中共八大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3、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
A.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参加“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4、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有关(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15、下列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理论是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 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 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
A. 四个自信
B. 两个一百年
C. 四个全面
D. 四个现代化
18、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工作重心
B.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取得巨大成就
C. 顺应工作中心的转移而调整对台政策
D.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外交关系
19、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中国外交政策的逐渐成熟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它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这一重大举措主要体现了下图中哪些新发展理念
①开放 ②创新 ③共享 ④绿色 ⑤协调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②⑤
21、“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22、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政策。
24、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5、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______。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______。
(3)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人民称他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______。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______。
(5)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______。
26、_____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_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______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8、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世纪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30、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31、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怎样的意义?
32、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3、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34、历史证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制度创新)
材料一:1950年,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思想创新)
材料三:“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技创新)
材料四:“喜看稻叔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五: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萬。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4)材料四和材料五中所指的科学家分别是谁?在这两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统一创新)
材料六:阅读如下图所示两幅图片
(5)上图反映的是我国某一伟大构想成功应用的范例,这一伟大构想是什么?
材料七:《反分裂国家法》部分条文: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