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

A. 北京

B. 江宁

C. 扬州

D. 吴江县盛泽镇

2、(2016·海南省·5)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区使用了纸币(     

A.圆形方孔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和文学的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A.我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形式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B.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D.明代科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5、下列关于不同时期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汉朝是最早设置科举考试的朝代

B. 隋朝发展了科举制度,设置了武举

C. 唐朝科举重视诗赋考核,并创立了殿试制度

D. 隋文帝时,创立进士科

6、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度过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下图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  )

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抗击荷兰

7、下列作品中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的是( )

A. 《红楼梦》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三国演义》

8、下列关于大运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C.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D.隋朝灭亡后被废弃

9、如图所示是刘老师对某个朝代历史的板书。据此判断这个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这位皇帝应该是(  )

A.汉武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12、比较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宋战败割地称臣

B.维持了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13、漕运是我国古代一种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等物品的专业运输方式,通常用人工运河及其沟通的自然河流进行转运。我国历史上沟通南北,为后世漕运经济奠定基础的人工运河是

A.隋朝的大运河

B.元朝的大运河

C.宋朝的海上通道

D.明朝的海上通道

14、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5、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这里的“他”是(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1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制度,它是

A. 科举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17、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慈悲善良的唐三藏和朴实忠诚的沙和尚,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哪部书中的主角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18、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管辖,元朝实行了(  )

A. 府衙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19、学习宋元历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0、《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

B.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关的著作。

(1)李时珍——

(2)宋应星——

(3)徐光启——

(4)曹雪芹——

22、历朝统治者都重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建设。

(1)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安西都护府设置于——

(2)火铳发明于——

(3)军机处设立于——

(4)丞相制度废除于——

24、写出与下列史实相符合对应的历史人物。

(1)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________

(2)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主编﹣﹣________

(3)建立蒙古政权被称为“成吉思汗”的蒙古英雄﹣﹣________

(4)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_

 

25、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下列事件所发生的朝代。

(1)黄巢起义——

(2)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3)郑和下西洋——

(4)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6、元朝时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27、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____年,金攻破开封,_____灭亡。

28、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_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一带。

29、清朝在台湾的统治:

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_________,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0、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作者     作品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说出“史学两司马”的史学巨著。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 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材料一  ①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②例如,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③那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备。他年轻时,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④由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⑤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⑥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从材料一中找出历史事件与观点,并做出分类。(填写序号即可)

描述历史事件(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对比材料二中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示意图,写出东京城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晋商是活跃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雄踞徽商、浙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晋商主导的“万里茶路”长5150公里。在运输过程中翻山越岭,闯沙漠,过草原,加之常常遇到盗匪抢掠,路途之遥远与艰苦难以想象。晋商对待顾客秉持“见利思义,诚信不失”原则,所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满足”。晋商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如灾年设锅施粥以赈灾民,大捐军饷以助朝廷平定战乱。

——摘编自蒋荣华《从晋商历史角度解读企业家精神》

(4)从晋商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身上哪些宝贵的商业精神?

材料五  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怎样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  康雍乾三朝,随着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后形成,封建社会的相对稳定,国内商品市场越来越扩大。城市拥有的商业行业和店铺数量日益增多,例如明代山东临清有店铺五六百家,清代拥有大小店铺达千余家。由于长途贩运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城市,如汉口等。全国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出现了当时所谓的“四大聚”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摘编自李治亭《清史》

(6)依据材料六,说出清朝前期城市发展的表现。分析城市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