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史实的正确排序是( )
A.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B.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北宋强化中央集权—五代十国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
D.北宋强化中央集权—五代十国—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2、他深入民间、品尝百药、辨别药性,他的书里载有药物1892种,首先在药物分类上采取“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这里的“书”指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三国演义》
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
B. 明朝的八股取士
C. 明朝的厂卫制度
D. 秦朝的丞相制度
4、“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郑成功、岳飞
B.戚继光、鉴真、张骞
C.玄奘、郑成功、戚继光
D.郑和、岳飞、鉴真
5、台湾古称夷洲、琉球等。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最早可追索到三国时期,而我国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正式管辖则始于元朝。元朝设置管辖台湾的专门机构是
A.瓦舍
B.宣政院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6、到2010年,高考已经恢复33年了,它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7、下面诗中所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8、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统治者注重对外交往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的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十分发达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秦朝
B.隋朝
C.西夏
D.元朝
10、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 )亲自面试考生,开创了殿试制度。
A. 武则天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唐高祖
12、在参观某历史人物的陵墓后,有人曾赋诗首:“身具澹台志,文存史记魂。于今水浒传,流荡饰乾坤。”据此,该“历史人物”是
A.吴承恩
B.罗贯中
C.施耐庵
D.曹雪芹
13、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4、“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李世民
C.杨坚
D.赵匡胤
15、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
A.秦桧抵抗金军
B.秦桧陷害岳飞
C.岳飞抗金
D.靖康之变
16、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17、今天的广州在元朝时应属于
A. 中书省
B. 湖广行省
C. 澎湖巡检司
D. 江西行省
18、如下图体现的主题较为准确的是( )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中央王朝与西藏的关系
C.元朝的驿站四通八达 D.平定边疆的分裂势力
19、下面示意图直接反映的发展趋势是
A.由分裂到统一
B.由封闭到开放
C.由落后到先进
D.由隔绝到联系
20、“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中外文化交流
B.抵抗侵略
C.民族融合
D.开发南洋
21、昆曲和京剧
(1)昆曲: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代表作有汤显祖的《____》、洪昇的《____》、孔尚任的《____》等。清朝前发展到顶峰,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____诞生。
22、__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最优秀的是__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
23、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它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24、隋朝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戚继光率军抗击倭寇,在______(地点)九战九捷。
25、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利加大,逐渐形成唐末________的局面。
26、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
27、唐朝发明的适于精耕细作的生产工具是________。
28、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____________。
29、台湾在元朝时被称为________。
30、填空题
(1)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_____)区;城内所建的100多个坊,是(_____)区。
(2)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
(3)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元杂剧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_)。
(4)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明北京城的建筑,最雄伟壮丽的是(_____)。
(5)1684年,清政府设置(_____),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31、连线
32、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唐朝的全盛时期是________。
(2)使辽与北宋边疆保持和平的盟约是________。
(3)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33、 民族关系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某中学七年级(2)班同学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两位公主)
(1)图中两位公主的事迹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她们的事迹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一个民族)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2)材料中的“一个统一的民族”名称是什么?它的形成体现了元朝的民族大融合,请分析元朝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有哪些?
(三个文物)
(3)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个封号分别是哪两位皇帝册封的?图三反映的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一则新闻)
2015年7月23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发言人就“激独”分子暴力冲闯我驻悉尼总领馆事件发表谈话,对于该事件表示强烈谴责,驻悉尼总领馆也就此发表声明。驻澳使馆发言人称,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袭击外交领事机构的事件,充分暴露出“藏独”分子的暴力本质。
(4)结合新闻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藏独”分子的分裂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