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本意的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B.减轻百姓劳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C.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D.整顿吏治,裁汰冗员
2、“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这描述的是哪一王朝的疆域?
A.宋 B.元 C.明 D.清
3、有一位著名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隋文帝
4、隋朝的统治虽然较为短暂,但它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发生在隋朝的史实是
①开通大运河 ②创立科举制度 ③设计建造赵州桥 ④创立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编写的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牡丹亭》
D.《水浒传》
6、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这里说的“城市”是
A. 长安
B. 洛阳
C. 临安
D. 元大都
7、金军进攻南宋时,南宋军民为阻止金军的南下和收复北方失去的家园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当时出现的著名抗金英雄是
A. 文天祥 B. 赵构 C. 岳飞 D. 元昊
8、作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兴起于( )
A. 唐朝的蜀地 B. 宋代的江浙地区 C. 宋代的蜀地 D. 宋代的海南岛
9、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在唐朝时候创造的
①耧车 ②翻车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10、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①建立隋朝
②设置进士科
③下令开凿大运河
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11、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频频提及。关于杜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②他的诗反映了历史时代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长恨歌》 ④由于他的创作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③
12、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在边境设互市
13、宋朝时期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下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瓦子的出现 B.市民阶层壮大 C.纸币的产生 D.街道宅巷开店
14、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②新罗遣使节来华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法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五代十国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表述错误的是
A.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宋末以后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1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 B.东起山海关,西到陇西
C.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D.东起鸭绿江,西到宝鸡
17、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下列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戚继光抗倭
D. 文天祥抗元
18、蒲松龄在自勉联中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主要讲述的人物有( )
A.项羽、勾践
B.刘邦、勾践
C.重耳、勾践
D.项羽、嬴政
19、假如你生活在元朝时期,生活在今天的山东地区,那么管辖你的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辽阳行省
D.河南江北行省
20、《隋书》记载:“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上自江都御龙舟入通济渠,遂幸於涿郡。”这段材料反映的是隋朝( )
A.修筑了长安城 B.完成南北统一 C.开通了大运河 D.开创了科举制
21、1644年 __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最后一位皇帝________逃至煤山,自缢而死,明朝至此灭亡。
2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3、请写出建立下列政权的民族:
(1)辽—— (2)西夏——
(3)金—— (4)元——
24、1616年, 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 迁都北京,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5、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____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的明长城。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_____。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____。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_____,现在称为_____,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6、读《元朝大运河图》,请你指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地点及各数字代表的河流名称。
27、清朝康熙帝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__________。雍正帝时,为处理西北军务,朝廷临时设立__________。
28、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杜诗有____之称。
29、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______(人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______的发明影响了欧洲的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0、民族交往与交融
(1)文成公主入藏
①唐太宗时,吐蕃赞普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唐太宗把________嫁给了他。
②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___________。
(2)民族交融
①汉族和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杂居,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
(3)唐太宗实行_______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_______。
31、文化璀璨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这一时期,文化继续发展,学术巨匠辈出,统文化呈现辉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连线内容。
32、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唐朝的全盛时期是________。
(2)使辽与北宋边疆保持和平的盟约是________。
(3)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33、阅读下列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目,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宋史》:“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元史》:元世祖上位之初,首昭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请回答:
(1)历史上称材料一中的“全盛日”为什么?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述的现象?当时居世界首位的是哪个行业?
(3)元世祖属于哪个少数民族?材料三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治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