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这是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取材的史实是
A.文成公主入吐蕃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日本遣唐使来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A.诗史
B.诗狂
C.诗仙
D.诗圣
3、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结合右图,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 唐高宗统治时期 B. 唐太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5、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材料反映出( )
A.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
B.唐朝对外交往活跃
C.日本是与唐朝交流最频繁的国家
D.唐朝侨居长安的外国客商非常多
6、明朝时,丝制品中的“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A.
B.
C.
D.
7、小云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正在学习(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制度,它是
A. 科举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9、习近平强调,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元朝时,民族融合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胡汉“和同为一家”
B.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10、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在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设立了军机处
C.大兴文字狱 D.完全禁绝对外贸易
11、元世祖灭宋后在澎湖设立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加强管理了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12、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处于分裂状态,受到女真族的压迫
B.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交融的重要事例
C.元朝的统一局面,为民族交融提供了有利条件
D.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灭掉西夏
13、王应麟在《三字经》中写道:“迨至隋,一土字。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以下史实出现在其中的有
①隋朝实现了统一 ②科举制度在隋朝时建立 ③隋朝的灭亡 ④李渊建立唐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七年级(1)班的同学课余时间组织诗词朗诵比赛,下列诗词风格与苏轼的风格一致的是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和休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5、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方法是
A.由地方推举 B.用分科考试的方法 C.选举产生 D.根据门第出身
16、960年正月的一天,后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上,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17、“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志愿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郑和
D. 俞大酞
18、继秦汉之后,中国再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 )
A.西晋时期
B.商周时期
C.隋唐时期
D.北宋时期
19、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戚继光抗倭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张骞出使西域
20、北宋的都城是
A. 长安
B. 临安
C. 大都
D. 东京
21、两宋时,原产于越南的 ______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______ 成为著名的瓷都。
22、隋唐定都____,北宋定都东京,元朝定都_____,中国政治中心完成了由关中到中原,由中原到北方的转移。
23、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宋代杰出的女词人____________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其作品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
24、下图人物是______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__________。
(2)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______”。
(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____________。
(4)明代李时珍编写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_____________》。
(5)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_____》。
26、下图中人物是_____。
27、词在________时出现,兴盛于________。
28、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
29、宋真宗时,宋辽订立“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1689年中俄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
30、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31、将下列人物与其所处朝代及成就连线
郑成功 唐朝 收复台湾
鉴真 北宋 东渡日本
毕昇 明清时期 活字印刷
32、归纳列举
(1)下令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皇帝
(2)被唐太宗成为一面镜子的大臣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4)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事件是
(5)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事件是
33、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上图①、②分别是哪两个政权?上图政权中③、④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2)建立元政权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二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某一项成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某一项成就”指的是什么?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宋代我国科技遥遥领先,你认为这一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妄做天!
(5)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你认为宋元时期的历史还可以从哪个角度着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