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图人物是北宋时期我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隋

B.辽

C.元

D.清

3、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藩镇割据

4、下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请在“?”填上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5、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强化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强化

6、杜甫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状况

A. “文景之治”时期

B. “贞观之治”时期

C. “光武中兴”时期

D. “开元盛世”时期

7、“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元朝国内交通发达 B.元朝疆域辽阔

C.元朝时期人口众多 D.元朝海外贸易繁荣

8、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继秦、西晋、隋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时期。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 定都大都 B. 攻占临安 C. 文天祥被俘 D. 攻灭南宋残部

9、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时,老师展现了如下材料。材料反映的情况是

“蕃人旧曰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A.经济繁荣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民族交往与交融

D.多彩的文学艺术

10、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在(       

A.元朝

B.宋朝

C.唐朝

D.隋朝

11、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成就属于赵宋时期的是(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出现四大发明的“造纸术”

C.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进入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1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其中,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3、下列谚语中能证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的是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14、某同学制作了资料卡片(如下图)。他学习的是(     

政权建立时间:1206年

首领:铁木真

事件:灭亡西夏、金

A.澶渊之盟

B.宋金对峙

C.蒙古崛起

D.元朝建立

15、下图为我国古代“瓦舍”又称“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 隋唐科举制发展

B. 唐民族关系和谐

C. 宋代市民娱乐文化丰富

D. 明清的边疆巩固

16、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在唐代

A.长安城内军事发达,是抗击突厥的战争前线

B.长安规模较小,布局严整对称,街道狭窄崎岖

C.长安商业十分繁荣,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D.长安城内立有纪念文成公主入藏的“唐蕃会盟碑"

17、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设置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通判 C.知州 D.参知政事

18、“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军的指挥者是(  )

A.宰相 B.皇帝 C.太尉 D.御史大夫

19、《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的是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隋朝统一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D.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20、宋朝时,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许多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宋朝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 蕃市

B. 瓦舍

C. 市舶司

D. 蕃坊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明朝末年__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了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22、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设置________

23、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____________

24、唐朝时高僧__________ 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唐朝文化;贞观年间,高僧__________ 西游天竺取经。

25、指南针使用与传播: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___。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_______,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6、标志着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

27、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_____、康熙、雍正、_____等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这些措施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_____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_____和繁荣。

28、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史称“_____”。

29、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概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啊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

耕地面积增加

________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兴修水利

________、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________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

________增加,棉花、甘薯、烟草、茶叶、药材、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________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0、下图是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__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答案。

(1)中国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2)清初设置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机构——

(3)推翻明朝政权的农民起义——

(4)15世纪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刘禹锡《百花行》

材料二:关于唐蕃之间交往的两幅图片

材料三:在贞观年间,一位伟大的僧人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四:有关唐代社会风气的图片和诗句

(1)材料一中刘禹锡的诗句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反映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的景象。据所学知识,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共同见证了汉藏之间哪一历史事件?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书,记载了他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图和诗反映了唐朝时期怎样的社会风气?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