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铁钉投入试管
B.称量10.34g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4、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燃烧生成和
,据此推测该物质组成里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6、下列关于碳的各种模型(如图1-3)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推测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由图2可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01g
C.图3中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D.图3中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不相同
7、化学实验室发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碱变质
B.盐酸挥发
C.稀释浓酸
D.试管破碎
8、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
A.BaCl2
B.NaOH
C.CuO
D.Zn
9、多种途径可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下列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吸附
C.过滤
D.沉淀
10、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1、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 A | B | C | D |
实验方案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A.A
B.B
C.C
D.D
1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13、“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向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甲基苯丙胺:C10H15N)”成瘾后毒副作用很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机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是有机物
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C.每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有26个原子
D.甲基苯丙胺中C、H、N的质量比为10:15:1
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
B | K2CO3溶液 | KCl | 加适量稀盐酸 |
C | CaO | CaCO3 | 加水,过滤 |
D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15、不含有原子团的是( )
A.NH4Cl
B.MgCl2
C.KOH
D.ZnSO4
16、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7、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18、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
,过一会儿,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B.蜡烛由于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19、2010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迎来了八方游客.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而甜津津的气味.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去除杂质的方法 |
A | NaCl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
B | CaO(CaCO3) | 加水、过滤 |
C | Fe(Zn) |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
D | HCl溶液(H2SO4) |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21、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23、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见图(横坐标t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m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2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取50 g 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 ℃,此时溶液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 g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2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固体的颜色由红棕色变成了银白色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26、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27、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请分析如图知识网络,回答有关问题。(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溶液呈_____色。
(2)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中M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4)由性质②可知Ca(OH)2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为了验证性质④,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A Na2CO3 B HCl C KCl D CuSO4
28、如图标出的是有关灯泡组成的物质,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各写一种即可)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请你就图中标出的物质举一例说明:________
29、若粗盐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三种杂质,加入正确的除杂试剂后,得到的沉淀中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过滤后滤液中溶质有 _____种,若加入过量稀盐酸,则造成所得精盐的质量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30、请将下列物质按一定的要求从大到小(由高到低或由多到少)排列(填序号)
(1)氮元素的化合价:a.NH3 b.NaNO3 c.NO2 _____。
(2)溶解性:a.CuO b.Ca(OH)2 c.NaNO3_____。
(3)溶液的pH:a.KCl b.CH3COOH c.NaHCO3_____。
(4)含铁质量分数:a.Fe2O3 b.FeO c.Fe3O4_____。
31、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食醋中含有的酸是______;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是______;
(3)农业上可用来作复合肥料的盐是______。
3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酸、碱、盐,写出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并注明它属于酸、碱、盐中的哪类。
(1)建筑上抹墙用的熟石灰_____,属于_____。
(2)胃酸的主要成分_____,属于_____。
(3)工业用盐有毒,不能食用;工业用盐的化学式是_____。
33、Ⅰ、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能破坏新型冠状病毒的脂质包膜分子并使其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毒。
(1)乙醇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配制医用酒精。把100m1,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没有消毒作用),加水稀释为75%的医用酒精,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______(填序号)。
【选项A】烧杯 【选项B】药匙 【选项C】玻璃棒 【选项D】量筒
(3)判断乙醇是否含碳、氢、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接下来还需进行的实验有______(填序号);
【选项A】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选项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选项C】用带火星的条木条检验氧气 【选项D】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Ⅱ、硝酸钾对链球菌、乳酸杆菌等主要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100g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4)60°C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将 Xg KNO3固体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搅拌、加热,测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如图所示。
(5)a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只需列比例式)。
(6)溶液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点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7)b点时的溶液质量比a点时多______g。
(8)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4、乳化现象:能使植物油分散为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且细小油滴能随水流走的现象。
说明:洗涤有两种方式:_____原理、_____现象。
35、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容易_____(“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图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 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
①ClO2的名称是___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②制取 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其中表示钠原子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请回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6、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图,其气密性良好。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②硝酸铵晶体,③氯化钠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1)使U形管右边液面升高的物质是______。
(2)使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的物质是______。
37、某市中考化学实验考查有:①氧气的制取:②二氧化碳的制取;③溶液的配制…等考签,由学生抽签确定一个考题进行考查。
(一)甲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1)甲同学抽到的考签应该是______(填数字序号)。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制取一瓶该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甲同学实验的主要步骤示意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组合装置→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固定装置→⑤收集气体。
(3)利用上述气体的实验装置还能制取的另一种气体是__________。
(二)乙同学完成的实验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其实验步骤依次是①计算;②;③;④溶解;⑤装瓶贴签。其中②③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用到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仪器名称)。
38、(1)如图1是小李通过实验检验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中含有的杂质.
①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制取的氢气中含有_____;又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制得的氢气中含有_____.
②图中的石蕊试液也可换成_____溶液,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已知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如图2是小李设计的制取干燥、纯净氢气的装置.
①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②虚线框内连接的最佳收集装置是_____.
A 向上排空气集气装置 B 用干瘪的气囊作为集气装置
C 向下排空气集气装置 D 排水集气装置
39、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间题。请你来解决厨房中的以下问题:
(1)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可选用厨房中的______。
(2)锅里的油着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
(3)用大颗粒盐制盐水,为使其尽快溶解,可采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
(4)区分食盐和纯碱,除品尝外,还可选用厨房中的______。
40、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填“>”、“:”或“<”)B物质的溶解度。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其它条件不变),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A溶液,可采用 ______(任写一种)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t2℃时,将35gA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