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2、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前用普通水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固体物质.科学家们介绍说,这种新型固体物质的分子中仅包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固体物质和水是同种物质

B.该固体物质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C.该固体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由普通水制成该固体物质后,分子停止运动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燃烧生成,据此推测该物质组成里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4、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⑤

5、生活中感冒发烧时,量体温发现液柱体积变大,原因是(  )

A.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C.汞原子分解生成新物质

D.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6、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

7、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O

C.NO2

D.N2O

8、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9、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10、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

D.2A1+3RSO4=Al2(SO43+3R

11、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aCl

B.MgCl2

C.CaCl2

D.H2O

12、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Fe(Zn)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D

HCl溶液(H2SO4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4、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横坐标

纵坐标

A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生成氢气的质量/g

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加入铜粉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C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D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加入水的质量/g

溶质的质量/g

A.A

B.B

C.C

D.D

15、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在人体内,氨基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蛋白质。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4个元素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

D.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6、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与之原理相同的是(  )

A.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森林着火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17、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O2

B.2H

C.2H2

D.Fe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胶、纤维、塑料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增加肥效,把硝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D.气味能闻得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

19、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20、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1、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22、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23、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选项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

B.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

C.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D.随意排放污水,降低生产成本

24、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花生油

25、乳酸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 “某品牌”酸奶中含有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乳酸分子共含有12个原子

B.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D.乳酸是一种有机物

26、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根据如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钙的质子数为______

(2)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形成钙离子;

(3)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相同,则钙元素排在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

28、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煤燃烧时产生NO2_____等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

A 节约纸张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

3)在高温下,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甲烷(CH4)和水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W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2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

2t2℃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乙的溶解度。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30、请从“碳酸钙、熟石灰、硫酸、硝酸钾、烧碱、氯化钠”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工业上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

日常生活中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

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_____

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一种碱_____

31、用铝土矿(含有)与溶液反应可以得到偏铝酸钠(),酸化生成受热分解生成

1属于____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读作_______________

3由钠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构成,则钠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

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2、图甲是某金属元素的基本信息。图乙是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某物质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该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该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图乙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结合KNO3和NaCl的相关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2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根据NaCl的溶解度表可知,从海水中提取氧化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一份含有55克硝酸钾和10克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①要将该固体完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______g 60℃的热水;

②要将上述溶液降温到20℃,过滤,得到的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4)将60℃时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对降温后溶液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

A.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KNO3>NaCl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NaCl

D.溶液的质量:KNO3<NaCl

34、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碳原子_____

(2)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

(3)分析次氯酸钙(Ca(ClO) 2)的化学式,写出次氯酸根离子的符号_____

3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溶液;

2)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刀变成铜刀,该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3)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硫酸化工厂排放未经处理的含硫酸废水,利用适量熟石灰中和其酸性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科学家在440℃和高压的条件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得到金刚石和碳酸钠,给人造金刚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6、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3℃时,把46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A________溶液(饱和不饱和”)。

(2)t1℃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 ______ B(“>”、“<”“=”,下同)。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tl℃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_________B:若把t3℃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__________B。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充分反应后,剩余物中含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可用_____方法加以分离.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实验室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配制4%的过氧化氢溶液110g,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密度为1.1g/cm3_____mL,在实验室稀释过氧化氢溶液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_____、装瓶并贴上标签.

38、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某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实验Ⅱ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Ⅰ和Ⅲ可比较出锌和铁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和丙两位同学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他们的实验:X是金属Fe,Y是________ 溶液(写出化学式)。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为了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Na2CO3溶液呈碱性]

(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个。

(2)操作①、③、⑤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⑤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③所得溶液中含有NaOH。_____(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40、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