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A.锌和稀盐酸
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3、科学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属于氮肥的是
A.Ca(H2PO4)2
B.CO(NH2)2
C.K2CO3
D.K2SO4
4、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5、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6、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7、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8、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9、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0、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B.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并向门窗浇水,再发出求救信号
1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2、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13、乳酸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 “某品牌”酸奶中含有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乳酸分子共含有12个原子
B.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D.乳酸是一种有机物
1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15、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加入的物质 | 酚酞试液 | Fe2O3粉末 | BaCl2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 无明现象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1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17、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
A.BaCl2
B.NaOH
C.CuO
D.Zn
18、下列关于碳的各种模型(如图1-3)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推测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由图2可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01g
C.图3中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D.图3中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不相同
19、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0、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21、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22、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23、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24、向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g硝酸钾和16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5%
C.10%
D.无法计算
2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与之原理相同的是( )
A.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森林着火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26、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固体的颜色由红棕色变成了银白色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27、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1)“小苏打”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2)饼干中常添加碳酸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硫酸钾、碳酸氢铵、明矾三种物质中可用作氮肥的是________;铵态氮肥不能与________混合施用,否则会减低肥效。
(4)为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在发酵变酸的面团中加入纯碱或小苏打,产生相同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8、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化学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________).
A.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冒出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不同高度、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低层的蜡烛先熄灭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________大量的热.
29、CO2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CO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能源领域,氢是一种___________(填“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_________(写一种)。
(3)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燃烧产物相同,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开发新型能源 B 禁止使用矿物燃料 C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0、用化学符号填写: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
(2)五氧化二氮分子___________;
(3)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3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的原理:
(1)工业炼铁_____。
(2)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_____。
32、现有四种物质:A Ca(OH)2 B NaOH C Cu(OH)2 D Fe(OH)3
(1)属于可溶性碱的是______;
(2)属于微溶性碱的是______;
(3)属于难溶性碱的是 ______。
33、生活与化学有密切的关系,选用适当的化学式、微粒符号及指出数字2的意义。
(1)Fe2+___________________; (2)2H__________________;(3)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_; (4)标出消毒剂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5)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有的微粒_____________。
34、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______;
(2)2 个亚铁离子______;
(3)葡萄糖_____;
(4)人体缺少______元素会骨质疏松。
35、某同学要帮学校实验室配制10% 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盐酸,10%的盐酸三种溶液。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如果敞口久置容易_____还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不可放置在纸上称量,而应该把氢氧化钠放置在_____里称量。
(2)配制10%的盐酸的步骤:①稀释混匀②计算 ③装瓶并贴标签④量取浓盐酸和水。其正确的顺序为_____ (填序号),如果量取浓盐酸时俯视量筒读数,最终所得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10%(填“大于”或“小于”),与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相比,用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用不到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量筒 B 药匙 C 天平 D 烧杯 E 胶头滴管
(3)该同学忘记了给配制的三瓶溶液贴上标签,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未贴标签的三瓶溶液进行鉴别。老师只提供了无色酚酞试液、试管、量筒和胶头滴管,首先分别取三种溶液适量于三支试管中,然后再分别加入等量的几滴酚酞,酚酞变红的是_____溶液,请你设计方案把其余两种溶液鉴别出来_____。
36、金属是重要的资源。
⑴ 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内的“”均为铜片),只需完成实验_____即可达到探究目的(填字母组合)。
⑵ 铁是世界上年产量第一的金属。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得到的生铁可炼成钢。
⑶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熔化的铝被一层膜兜着并不滴落,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 2NaAlO2+3H2↑,足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m1、m2,下列有关m1、m2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比较
⑷ 验证Cu、Fe、Al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实际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
A.FeSO4溶液、Al、Cu B.Al2(SO4)3溶液、稀盐酸溶液、Fe、Cu
C.Al2(SO4)3溶液、FeSO4溶液、Cu D.AlCl3溶液、CuCl2溶液、Fe
37、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实验桌上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上橡胶塞。为探究敞口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该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1】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________ | 该溶液已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提出问题2】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不含NaOH。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钡为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先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 有___________生成 | 猜想二成立 |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 上层清液______ |
(3)【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流程分析,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___________变质样品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填“>”“<”或“=”)。
【实验反思】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___________;同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请再写出一种要密封保存的药品名称___________。
38、实验室进行氮气的制取。
①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氮气。
方法一:甲处通入空气,乙处玻璃管放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
方法二:有同学为了方便,将“乙”处装置改进利用,放入NH4NO2进行实验,该方法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②实验反思。
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两者相比较,方法一的优点是_____,方法二的优点是_____。
39、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塑料袋膨胀(如图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
40、生活中会用到很多化学知识。
(1)过氧化氢溶液在消毒时会在血液中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冒气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上述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做好的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