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2、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O
C.NO2
D.N2O
4、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多种途径可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下列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吸附
C.过滤
D.沉淀
6、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7、对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是正确运用的前提,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8、向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g硝酸钾和16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5%
C.10%
D.无法计算
9、“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向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甲基苯丙胺:C10H15N)”成瘾后毒副作用很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机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是有机物
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C.每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有26个原子
D.甲基苯丙胺中C、H、N的质量比为10:15:1
10、科学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属于氮肥的是
A.Ca(H2PO4)2
B.CO(NH2)2
C.K2CO3
D.K2SO4
11、由下图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的是
A.镁
B.锌
C.铁
D.铜
1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全部溶于水的是
A.BaCl2、NaNO3、MgSO4
B.AgNO3、BaSO4、MgCl2
C.AgCl、CaCO3、Al2(SO4)3、
D.ZnSO4、Cu(OH)2、CuSO4
13、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14、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H2
B.x的数值为2
C.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
C.清澈的泉水
D.铝合金
16、资料显示:新冠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其中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0
D.+3
17、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18、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9、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
,过一会儿,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B.蜡烛由于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20、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21、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CO2
B.2H
C.2H2
D.Fe
22、生活中感冒发烧时,量体温发现液柱体积变大,原因是( )
A.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C.汞原子分解生成新物质
D.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23、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B.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并向门窗浇水,再发出求救信号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胶、纤维、塑料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增加肥效,把硝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D.气味能闻得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
2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 B |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 ||
C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A.A
B.B
C.C
D.D
26、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27、小麦准备完成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四种无色溶液的鉴别实验,他先分别取少量这四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向这四只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1)先被鉴别出来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接着他用现有试剂,将另外两种溶液鉴别出来,写出鉴别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下列图片和各自意义的表述中,找到对应关系,在答题卡上用字母填空。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9、用相关化学用语填空。
(1)氢气_________;(2)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3)两个甲烷分子_________;(4)一种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
30、海水是种宝贵资源。
(1)海上航行缺乏饮用水时可采用下图装置获得淡水。用该装置将2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若干小时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则收集到的可饮用水为_____g;
(2)海水中的硼酸(化学式为H3BO3)可用于玻璃工业,下表为硼酸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100g水) | 3 | 5 | 9 | 15 | 23 |
①若要将硼酸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入硼酸、_____、_____;
②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及“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Ⅰ、上述三个烧杯中,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用“①”、“②”、“③”表示);
Ⅱ、本实验能达到的目的是(______)
A探究固体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B探究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C探究溶剂的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③若将230g硼酸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可析出固体(不含结晶水)_____g。
31、根据图中化合物与单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此反应的类型是 ;
(2)①若丁的溶液变为浅绿色,丙为红色固体,乙是 ;
②若常温下甲是固体,丁为无色液体,乙是 ;
(3)写出甲不同于(2)中化合物甲的物质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
3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空气中的CO2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得到NaHCO3以及具有漂白性的HClO,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3、下图 A、B、C、D、E 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 A 粒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____;
(2)B、C、D、E 四种粒子中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
(3)E 粒对应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名称为_____。
34、回答下列H2O与O2有关的问题。
(1)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2)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O2进行急救,是因为O2能_____________。
3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今年中国学生营养目的主题是“全面、均衡、适量”。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_____(填字母序号)。
A 橄榄油 B 蔬菜 C 米饭 D 红烧牛肉
(2)厨房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塑料保鲜膜 B 橡胶手套 C 棉布围裙 D 不锈钢汤勺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4)“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_____。
(5)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请写出这种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_____反应。
(6)铝锅不宜长期盛放酸性或碱性食物,因为金属铝能与它们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_____。
(7)若检验实验室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滴加足量稀盐酸,过一会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分别写出:变质的方程式 _____,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6、(4分)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 75 | 65 | 50 | 35 | 20 |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 0 | 0 | 2.0 | 4.5 | 8.4 |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_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_____。
37、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与小明和他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 药品 | 实验现象 |
① |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
② |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
③ |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_。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小明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对上面的设计方案小明和他的同学进行了交流讨论。
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______;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______。
38、根据图1实验装置填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2)如果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装置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4)为测定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2装置(液体为水)______进行实验(填编号).
39、铁营养缺乏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营养问题之一.“铁强化酱油”就是以强化营养为目的,按照标准在酱油中加入一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铁钠(C10H12FeN2NaO8)制成的营养强化调味品.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为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性质稳定﹣﹣耐高温、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在20℃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水溶液的pH在3.5~5.5之间.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缺铁会引起的疾病是_____.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是由_____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2)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
40、二氧化硅(SiO2)和二氧化碳性质相似。玻璃(含二氧化硅)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常温下,硅酸(H2SiO3)和硅酸钠均为白色固体;硅酸钠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有沉淀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