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H2SO4   Na2O   C   CO

B.Mg(OH)2   CuSO4     C   CO2

C.KOH   HNO3   O2   SO3

D.HCl   NaOH   O2   P2O5

2、下列关于碳的各种模型(如图1-3)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推测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由图2可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01g

C.图3中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D.图3中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不相同

3、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A.锌和稀盐酸

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6、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2010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迎来了八方游客.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而甜津津的气味.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8、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花生油

9、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10、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O2

B.2H

C.2H2

D.Fe

11、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2、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aCl

B.MgCl2

C.CaCl2

D.H2O

13、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3FeO+H2O

14、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15、野炊时将柴火架空燃烧,可使柴火烧得更旺的原理是(   

A.可燃物着火点降低

B.可燃物着火点升高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6、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7、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O

18、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在人体内,氨基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蛋白质。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4个元素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

D.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9、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

A.X>Y>Z

B.Y>Z>X

C.Y>X>Z

D.Z>Y>X

20、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过程本质上与其他不同的是

A.工业上利用空气制氧气

B.用海水晒盐

C.利用白炽灯照明

D.火力发电

21、由下图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的是

A.镁

B.锌

C.铁

D.铜

2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铁钉投入试管

B.称量10.34g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23、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24、对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是正确运用的前提,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取50 g 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 ℃,此时溶液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 g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26、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丙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你判断的微观依据是_____________

3)画出比氧原子多一个周期少一个族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28、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29、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6.8-8.0

 

1)苹果汁和葡萄汁相比较,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_色。

2)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使用上述食物中的_______。在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之一是碳酸氢钠,请写出它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0、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铝壶新的时候表面有金属光泽,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失去光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1、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或“不确定”)溶液。

2)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用“>=”表示)

3)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32、结合图中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NO3,形成的是KNO3_______(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2)将60℃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60℃时不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方法为_______

3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要提纯KNO3,可在较高温度时制成饱和溶液,然后_________

33、(6下列化学方程式是某学生在一次作业中书写的,请你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分别指出错误所在,并书写出正确的方程式。

①H2OH2↑+O2

 

②2HgOHg2+O2  

 

③C+O2 CO2  

 

 

3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以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铝、铁、铜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下列试剂中,哪些能直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填字母).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稀硫酸

(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将生锈的铁片放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个,写出其中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5、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

2)一种复合肥料_____

3)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____

4)熟石灰_____

5)硫酸亚铁是由_____SO42构成的。

36、下面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的pH

请你参照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橘子汁呈_____性(填“酸”、“碱”或“中”);

(2)向肥皂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则变_____色;

(3)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喝的食物是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分组合作完成粗盐提纯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溶解。

①称量:用______准确称取5.0 g粗盐。

②溶解:用______量取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______搅拌,一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计算水中约溶解了多少g粗盐。

(2)第一步:过滤。

若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

(3)第三步:蒸发。

①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______里,用______加热,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______

②当蒸发皿中,______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第四步:计算产率。

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精盐与溶解的粗盐作比较,计算出精盐的产率。

38、探究实验发现规律

1)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氯化钠溶解于水,不能溶解于酒精中。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对氯化钠溶解性的影响.

2)运用溶解度曲线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如上图所示,

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②在_____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若丙中混有少量甲,可将其溶液_____结晶,趁热过滤以提纯丙。

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碘单质(I2)而泛黄变质。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碘化钾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0、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常见的温室气体,C由两种元素组成,E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图中“→”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C的化学式为_______;C与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B与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