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B.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并向门窗浇水,再发出求救信号

2、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O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取50 g 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 ℃,此时溶液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 g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5、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6、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与之原理相同的是(  )

A.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森林着火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7、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加入的物质

酚酞试液

Fe2O3粉末

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无明现象

A.稀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9、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10、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3FeO+H2O

11、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12、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13、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O

C.NO2

D.N2O

14、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H2

B.x的数值为2

C.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5、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16、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NaCl和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所以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分子的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

17、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O2

B.2H

C.2H2

D.Fe

18、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前用普通水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固体物质.科学家们介绍说,这种新型固体物质的分子中仅包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固体物质和水是同种物质

B.该固体物质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C.该固体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由普通水制成该固体物质后,分子停止运动

19、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花生油

20、下列关于碳的各种模型(如图1-3)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推测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由图2可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01g

C.图3中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D.图3中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不相同

2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运输海鲜时用甲醛浸泡保鲜

B.拌凉菜时加少许食醋调味

C.种植蔬菜时喷洒剧毒农药杀虫

D.加工火腿肠时放入过量亚硝酸钠防腐

22、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气和氧气组成

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D.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23、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aCl

B.MgCl2

C.CaCl2

D.H2O

2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2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4+2O22H2O+CO2

B.P+O2P2O5

C.S+O2SO2             

D.4Fe+3O22Fe2O3

26、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A.BaCl2

B.NaOH

C.CuO

D.Zn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2) t2 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乙的溶解度。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t3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

(5)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_____g 水。

28、元素符号、化学式等是化学用语.以下内容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

2)两个碳酸分子________

3)纯碱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4)稀硫酸中存在的阳离子________

5)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

6)硝酸钾的化学式________

7HON三种元素组成的碱________

29、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作用;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_____中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0、如今,空调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如图为一款空调的外机示意图。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

(2)支架处使用铁合金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在空调外机的表面涂上油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用硫酸铜溶液除去铜中混有的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31、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有金属银析出的置换反应

(2)除去ZnCl2中含有的少量CuCl2

 

32、硫酸铵与重铬酸铵是常见的两种铵盐。下表为这两种盐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0

10

20

30

40

60

80

S(硫酸铵)/g

70.6

73

75.4

78

81

88

95

S(重铬酸铵)/g

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当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时,温度 T 的取值范围为_____

220℃时,若要将硫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一定可以成功的方法是_____

3)将   80℃时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30℃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是_____(填硫酸钾重铬酸钾)溶液;

4)若要除去混在重铬酸铵中的少量硫酸铵,可采用_____的方法(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33、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6

63.9

85.5

110

 

 

1)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

220℃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溶液①~④。

 

其中,①~④中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和______。若再将②和④中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质量较大的是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34、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

(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______色,细铜丝团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 发生反应。

35、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都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它们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填写序号)。

A 溶解    B 潮解  C 化合反应   D 吸水

36、化学实验室开放日中同学们对金属材料产生了浓厚以趣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疑惑。

1)实验里的电线,是用铜芯制作,因为其具有良好的_____

2)实验室中有一批生锈的铁架台,它们生锈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课上,学生动手实验,兴趣浓厚。

第①组学生把两块大小相同且洁净的铁片、铜片分别投入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请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_____

第②组学生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划,纯铝上留下明显划痕,原因是_____

第③组学生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_____。(填序号)

FeCuSO4溶液、Ag

FeSO4溶液、CuAg

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4)下课后,同学们观察到实验楼前的护栏材料为镀锌钢管,镀锌钢管的防锈原因是钢管表面的锌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_____(填化学式),保护钢管不受锈蚀。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进行如下图所示微型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C中铜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其原因是____

(3)若要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的现象是_____

3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模拟氢氧焰实验。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现用下列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填标号)

③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________(填“a”或“b)处通入气体。

2)模拟氢氧焰实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____。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_有关。

3)已知甲酸(HCOOH) 具有挥发性,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用图3微型实验装置制取CO,然后用CO还原Fe3O4,,并检验气体产物。

B中玻璃弯管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C处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③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乙中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丙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4)实验丁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时,为防止液体倒吸,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_____

(2)P点表示_____

(3)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要从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A物质,可用的方法是_____,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可用的方法是_____

(5)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和C物质,可用_____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物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