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原名为《旧事重提》,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的时候,“夕”表示晚年的时候,书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拾取。
B.《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励效仿的是《老莱娱亲》和《黄香扇枕》,非常反感的是《郭巨埋儿》和《陆绩怀橘》。
C.《西游记》是明代罗贯中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D.阅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时,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B. 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C. 连老师都做不出的题,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D. 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3、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秀气”“抖擞”“特别”“端庄”这四个词语都是形容词。
C.“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中,“进”与“退”是一组反义词。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从而使句子具有更为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强的说服力。
D.“坦诚相待”“出口成章”“不耻下问”“趋之若鹜”这四个词语感情色彩一致
4、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使用小标题的形式,用朴实的语言和多变的句式,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B.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作家都德。作者以韩麦尔先生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鲁士军侵占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C. 《黄河颂》一文通过赞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激励作用等,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D. 《说和做》这篇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表现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一位治学严谨、谦虚实干的学者,还是一位英勇无畏、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花苞 娇媚 争先恐后 热烈粗犷
B.捷毛 浇灌 心花怒放 毫不掩饰
C.瓷色 画妆 暴怒无常 倾盆瓢泼
D.畅快 蚯蚓 迫不及待 分豪不差
6、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
相仿:大致相同,相差不多
B. 盘古开辟了天地。
开辟:建立,创立
C. 捏累了,就索性用树枝蘸满泥巴在地上甩来甩去。
索性:干脆。
D. 女娲又把男人和女人相配,让他们繁衍子孙。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7、下列名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了一系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B.《骆驼祥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C.《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勤劳善良,而又控制欲极强,她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D.《骆驼祥子》中,小福子是一个善良、可悲的人物,母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还要养活弟弟。
8、阅读《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
B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徐喷以烟
C项为之强
二虫尽为所吞
D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而二虫尽为所吞
【2】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观之正浓 B 物外之趣 C 项为之强 D 驱之别院
【3】文章中一些动词准确、生动,例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写出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的迅速、准确。请你再找出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4】幼年的“我”为什么能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并能“怡然自得”?
9、默写古诗文。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句子写进横线上。
上联:碧水池旁,曲径通幽行者
下联:白岩山下,____________。
(7)《〈论语〉十二章》认为在学习中乐学者更值得推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穷心 范泽木
①我前排的屋子里搬来了一位拾荒者 。他看上去四十岁出头,留着长发,戴一副破旧的黑框 眼镜,穿着破烂不堪的牛仔裤,颇有摇滚艺术家的感觉。他蹬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一边甩着头发,一边吆喝:“收废品喽,收废品喽。”他的吆喝声不似其他人的那般呆板,显得颇为抑扬顿 挫。
②有天晚上,我突然听到前排屋子里传来吉他声,顿时心生疑问。我在这里住了五六年,从未听人弹过吉他。我循声而去,声音的源头果然是他的房间。我有点吃惊,此后每次遇到他都会打个招呼。
③他是个健谈的人,我们很快熟起来。
④有一天,他请我去家里做客,绕过瓶瓶罐罐,我来到他的住处。让我意外的是,他的房间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肮脏模样,电脑、音箱、录音架一应俱全,与其说是房间,不如说是音乐工作室。
⑤这些设备看上去陈旧不堪,他告诉我,有些是低价买来的二手货,还有一些是由废品改装而成的。
⑥他从小就喜欢唱歌,还想过高中毕业后去音乐学校学习,但没想到初中还没毕业,双亲就 撒手人寰了。
⑦他的收入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差的时候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即便收入不好时,他也会在夜晚的房间里自弹自唱,有时还会把自己唱的录下来,一遍遍放给自己听。
⑧我饶有兴致地摆弄着他的设备,他已自顾自地弹着吉他唱起歌来。
⑨唱了几句后,他说:“不清楚为什么,每当唱歌我就觉得身体很轻,感觉像要飞起来。很多人都说,我的生活过成这样了,还唱什么歌。可我觉得生活可以穷困,但心不能穷。”
⑩他说的最后几个字如同珍珠落进我的心盘。
(11)我阿姨是一位计件缝纫工,整天与缝纫机打交道,生活琐碎而忙碌。
(12)我见过她的许多同事,无一不是步履匆匆地奔波在家与厂房之间,下班了急着回家做饭,饭后又急着赶去上班。还有许多人为了多干点活,带着饭盒去厂里蒸饭。
(13)阿姨却从不这样,她总是从容地回家烧饭、做菜,慢慢地享用午餐。
(14)即使生活再琐碎、忙碌,她也不忘侍弄家里的吊兰。她给吊兰浇水、施肥、松土,阳光强 烈的时候,她把吊兰挪到阴凉处;冬天,她又千方百计让吊兰晒太阳。在她的打理下,吊兰长得娇嫩可爱,成为家里的一道亮丽风景,许多人对此赞不绝口。这是她的得意之作。
(15)我问她:“工作这么忙怎么有闲情侍弄吊兰?”她说:“整天像陀螺一样转有什么意思,人总得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16)她文化程度不高,说不出高深而富有哲理的话。但我知道,侍弄吊兰时,是她内心最富有的时刻
(17)我们的心容易被生活绑架,从而慢慢变得疲惫。但生活再困顿、再琐碎,我们也不能穷了心。
(18)无论身处何境,都请记得给心灵一段富足的时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拾荒者”和“阿姨”的主要事情。
【2】请赏析第⑩自然段文句的表达效果。
【3】简述第(12)自然段的作用。
【4】标题“穷心”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标题的妙处。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3】本文反复写“看花”,有什么作用?
12、请以《你是如此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注意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