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白山初三下学期三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这项法令是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废除农奴制法令   D. 《国家工业复兴法》

2、2019年6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与会者明年赴俄参加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庆典。这次“卫国战争”开始于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东侵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莫斯科保卫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 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B.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C. 英法对德国宣战

D. 苏德战争爆发

 

4、1924年1月孙中山写到:“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

A. 创建了同盟会 B. 领导辛交革命 C. 进行国共合作 D. 进行国内战争

5、“农奴领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他有独立经济,有财产,有家庭。农奴的特性在于他须在庄园上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农奴为封建主劳动‘直接出现在为另一个人进行的强制劳动的野蛮形式上’。”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

A.农奴相当于家庭的奴隶

B.农奴拥有部分庄园领地

C.农奴享有经营的自主权

D.劳役是农奴的封建负担

6、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周恩来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作出的历史贡献包括

①参加中共一大

②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③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④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7、某部史书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导致日本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实行大化改新

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明治维新

D.对外侵略战争

8、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二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它被历史学家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该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9、<<开罗宣言〉会议中没有参与的国家有(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苏联

 

10、以下各项,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北伐战争胜利——中共七大召开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11、“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导致近代日本出现这种现象的措施是明治政府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推行地税改革

C. 发展近代经济

D. 提倡文明开化

12、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人类进入

A.轻轨时代 B.信息时代 C.电气时代 D.蒸汽时代

13、血染卢沟桥、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这些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B.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C. 抗日游击队伍游击战

D. 中国全民族抗战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论述某运动:“(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据此判断,他论述的是(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法国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启蒙运动

 

15、1863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开始施工。太平洋铁路开工修建时的历史背景是

A.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B.北美人民击溃英军主力

C.电力铁路在欧美国家出现

D.南北战争如火如荼进行

16、“中世纪以来,王权和议会之争一直是英国政治的点,最终,在资产阶级的大潮中,议会完全取代了王权,开启了英国政治新的篇章。”与此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7、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可见,不同时期发展的相同点是

 

时间

航天大事件

1956年

中国重建0038部队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

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0年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的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 始终领先世界

B. 坚持独立自主

C. 拓展国际市场

D. 依靠国际援助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的是

A. 日本法西斯

B. 意大利法西斯

C. 西班牙法西斯

D. 德国法西斯

 

19、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 )

A. 资本家的贪婪 B. 生产过剩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 股票突然暴跌

20、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

A.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

B.罗斯福新政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冷战期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经济政策

(1)原因:1920年来,苏维埃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必须改变“________”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1921年春

(3)内容:①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________,允许出租______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________,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______经营;

④实行________的工资制。

(4)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______联盟,促使________稳步发展。

22、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人们称他为诗圣,他是______。科举制强调以______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

23、内战爆发:

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______________,废除了_________________,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4、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_____扩张,梦想恢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地位和尊严。_____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到出路。_____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_____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_____

25、军队是国之长城,关系国家民族危亡。

(1)   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九一八事变后,不屈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   ,抗击日军。

(3)地地战略导弹部队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

的战略核力量。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

(3)我国开始向杜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

 

27、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_____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_____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_____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

28、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经过:

(1)在南美洲北部地区领导人及事迹:________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________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________、委内瑞拉和________等地。成立了________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

(2)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人及事迹:________先后领导了________________、秘鲁的独立战争。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________

29、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后,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1933年,纳粹党利用“___________”,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1935年,意大利军队对___________发动了侵略的战争。

(3)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策源地形成。

30、土地制度变革是时代变化的反映。请以序号指示,写出表格中空白处的内容。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等,得出结论:政策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

分析对比: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6)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________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9)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32、请举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标志世界近代社会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主要历史事件。

33、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请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面对今天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践国公司有8万多家,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能得到蛋糕屑。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回答两方面即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全球经济化趋势中,为什么会“穷国愈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