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下列蕴含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是(       

①苏武牧羊       ②揠苗助长       ③负荆请罪       ④大禹治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为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下列举措及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发展“互联网+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

②企业重视研发→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共享发展成果

③支持落后地区→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④扶持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3、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法院发布一起涉金融服务犯罪典型案例,被告人张某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这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全民守法

D.公正司法

4、2022年3月1日,上海首部全面规范和推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其中一条有关“同伴教育”的条例内容,正是采纳了上海某中学学生所提出的建议。这说明(       

①是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具体表现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

③说明立法修法事关全民,必须人人参与     ④能够增强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坚持 ,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A.自力更生

B.自主创新

C.改革开放

D.艰苦奋斗

6、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尽快组织调拨抢险救援物资,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请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表明(     

①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党和政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体现党和国家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年8月22-24日,李强总理在广东调研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这一强调是因为(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

B.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C.改革开放让中国迅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D.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

8、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下列对古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理解正确的有(     

序号

古语

中华传统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勤俭节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热爱祖国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见利思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2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均增长率下降0.04%。60岁以上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13.26%上升到18.70%。数据表明我国(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人口流动性较大④男女性别比偏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从2015年“部长通道”正式成为官方认可的沟通机制,到2017年中共十九大首设“党代表通道“再到2018年全国两会首次开启“代表通道”“委员通道”,中国重大政治会议有了四大“通道”。“通道”的相继搭起(     

A.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决策

B.可以更好传递民意民声

C.保障了全体公民的表达权

D.消除了百姓和政府的距离

11、某地以5G技术为网络支撑,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5G赋能“智慧城市”新样本。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和5G传输模块,采用无人机航空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处理等技术,可为城市运行管理、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环保监管等提供有力保障。这表明(     

①创新赋能让社会治理更加高效便捷

②创新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深化改革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④技术的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2023年9月5日,《逃出大英博物馆》迎来大结局,无数网友观看后感动落泪。短片讲述了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有网友看完短剧后动情写下:“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这句话(     

A.展现出了当代青年对于文物守护的勇气和坚定,传递出中华儿女浓浓的爱国情怀

B.体现了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C.表达出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承载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D.表明了我国要加强对于在外文物的追讨工作,大英博物馆必须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13、“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A.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

B.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C.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热情

D.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4、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必须(     

①转变发展方式②优化经济结构③转换增长动力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十四个目标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海上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海洋生态环境日益严峻,海洋全球治理面临挑战。这需要各国(     

①共护海洋和平、共筑海洋秩序、共促海洋繁荣

②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③相互尊重海洋权益主张,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

④积极打造蓝色伙伴关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春晚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欢呼雀跃的那一天,我亲爱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昂扬屹立新世界。”2035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     

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选项能反映这一矛盾的是(     

A.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B.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C.2023年第六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创下历史新高

D.202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1倍

18、下列是九年级(1)班同学们准备的课前新闻播报材料,对下列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勉励广大教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2023年7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发布了2023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兑现养老金的上涨,退休人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七号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再创了人类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中国高度”——我国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核心技术,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④2023年11月12日,为红军烈士守墓55年的志愿军老兵王茂贵入选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他将“义务守护”的千金之诺兑现为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以真诚无私的奉献书写大爱人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图为我国改革开放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图,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1978 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③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我国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彰显了改革开放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法宝、关键一招。因为改革开放是(     

A.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C.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D.强国之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等案件引发社会关切。刑法修正案(十一)在特定情形下,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个别下调。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据此,有同学认为:“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应受法律特殊保护,不能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请你辨析。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开展“光盘行动”。尽管如此,我国食品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材料二   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该法明确规定了餐饮服务经营者等主体浪费食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反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

有人认为,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道德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大事,与公民无关。(_______)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材料:郑州一位小哥坐公交车下车后,看到路边有一位流浪汉,于是点了一份外卖给了他,还嘱咐面馆如果有蚊香的话,送一些给他。6月3日,大河报对此事进行报道后,央视新闻、中青报等全国几十家媒体的官方微博纷纷转发,上万名网友评论留言,称赞这位小哥有爱心,微博上转发、点赞的网发更是多达10万。感动各方的郑州小哥获得5000元正能量奖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一件小事却点燃了全国数千万网友心中的善念,对于郑州小哥的行为,谈谈你的认识。

(2)勿以善小而不为,向郑州小哥学习,请你向同龄人发出倡议。

25、课后延时服务,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推向全国的校园服务。政策实施之初,获得了广大家长们的高度认可。然而,当这项政策实施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希望取消课后延时服务的呼声渐起。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开展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有什么积极意义?

(2)为把延时服务好事做得更好,请你向政府部门提出两条建议及其理论依据。

26、清晨,为了不打扰爹妈的休息,小刚悄悄地起床,洗漱完毕,背起书包,轻轻地锁好门去上学,路上买早点吃,吃完早点把包装袋投入垃圾箱。来到十字路口,刚好红灯亮起,他主动站在斑马线后直到绿灯亮才过马路。来到教室向科代表上交家庭作业,从书包里拿出课本开始早读。课堂上他认真做笔记,不懂的地方举手提问……

(1)材料中小刚扮演了哪些角色?

(2)小刚又主动承担了哪些责任?

27、科技强国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海上首飞成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国产载人深潜器挑战海底1万米……2020年,在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我国科技发展将迎来多个高光时刻。但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近年来,我国大国重器频频涌现。除了材料中的几项科技成就请你列举三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并简要分析我国科技发展将迎来多个高光时刻的原因(两个方面即可)。

(2)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请贡献你的智慧。(四个方面即可)

28、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我们需要坚持的基本国策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