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23年5月30日,辽宁省副省长郝春荣因非法收受财物数额巨大,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对该案认识正确的是(     

①该行为所受到的处罚是刑罚处罚 ②案例中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③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④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处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路上捡到银行卡,还有一张写有密码的纸条,何大某、何小某(均为化名)父子俩顺利将卡内的18000元取出。他们认为:我们既没有偷也没有抢,捡卡取钱不算犯法。失主报警,何某父子退还了失主18000元。检察院对何某父子提起公诉,法院一审判处何某父子同样的刑期: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万元。完成下面小题。

【1】从法律的角度看,何氏父子

①违背了拾金不昧的中华传统美德       ②其行为已构成刑事违法行为

③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④应该加强法律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2】网友们对此案例纷纷发表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何某父子的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并不大

②失主应该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③失主权益受到侵害能寻求法律救助,值得学习

④这是一起典型的民事诉讼案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3、角色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定位,有关系就有角色,有角色就有责任,有责任就要担当。“责任”永远和“角色”相伴随。下列“角色”没有正确承担“责任”的是(     )

A.作为公民,转发没有官方证实的新闻

B.作为司机,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C.作为学生,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

D.作为游客,规范言行、保护名胜古迹

4、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下面的行为对应的法律责任正确的是(     

A.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承担刑事责任

B.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向比赛场内投掷矿泉水瓶、石块,导致比赛中断——要受到行政制裁

C.散布谣言,谎报险情、警情或者其他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承担刑事责任

D.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安全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5、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启示我们(     

①国家利益就是人民利益②国家利益是所有个人利益的总和

③没有国家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④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图示法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方法,能够清晰地表达概念间的关系。小强绘制的如下思维导图中,正确表达概念间关系的是(     

A.   

B.   

C.   

D.   

7、下列时事新闻解读正确的是(  )

序号

时事新闻

新闻解读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印发

对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作出规划安排

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

这一客机正式进入航空航天市场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

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年国庆假期,“互联网+旅游”让南岳衡山火爆出圈。兰兰游览南岳时,发现“衡山派”国潮音乐节、祝融小镇灯会成为“网红打卡地”,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6亿元。这表明,网络(     

A.丰富民主方式,拓宽民主渠道

B.阻碍人际交往,打破时空限制

C.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雁城

9、下表是对“微行为”的“微点评”,其中正确的有(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捂着鼻子将衣服扔给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浪

热心帮助他人且讲究策

请人指点要说“赐教”,麻烦别人要说“打

扰”

良言一句三冬暖

担任社区禁毒教育公益活动讲解员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参加社团活动

维护秩序靠规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0、武汉大学2023届毕业生柳养清从小有个军人梦,今年她放弃清华保研机会,来到国防科技大学从军报国。“去完成自己少年的梦想,去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增添力量”,这是柳养清选择放弃原专业四年的积累,转而学习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原因和动力。这说明(     

A.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的

B.为了国家利益有时要放弃个人利益

C.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样的

D.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11、下列有关法律知识的说法与理解存在错误,请你指出共有几处(     

①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场所是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犯罪

②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③“判处拘役5个月”与“没收财产”中,拘役属于刑罚,没收财产属于行政处罚

④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A.5处

B.4处

C.3处

D.2处

12、为了让班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某班关于该秩序实现的路径,正确的是(     

①全班协商制定班规

②大家根据班规处事            

③人人共享良好班风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的方针是(     

A.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4、大国工匠何小虎,用实际行动助力祖国的航天强国梦。他从基层一线操作工干起,锚定液体火箭发动机心脏“精刻师”目标,苦干加巧干,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设备、挖掘新潜能,破解了北斗导航等重大任务发动机“卡脖子”的难题。我们要学习他(     

①坚持创新,拒绝国外技术②积极承担责任,无私奉献

③为了国家,舍弃个人追求④心系祖国,实干成就梦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以下名言或诗词与亲社会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借助电商直播平台,不少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通过线上推广平台,一些地区的特色旅游也风生水起。这表明(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弊大于利

C.网络为科学技术创新搭建新平台

D.网络让传统人际交往受到限制

1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①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②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③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耀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合理的是(     

①“人人平等,天下为公”——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

②“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他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这告诉我们 (     

A.刑法是惩治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

B.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20、在微信朋友圈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朋友转发的链接但是有一些并未经过核实。据相关专家介绍,在微信朋友圈未经核实转发他人的信息也属于违法行为。对于复杂的网络信息,我们应该(     

A.增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B.未成年人要远离一切网络活动

C.增强熟练运用网络的能力

D.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弊大于利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 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2、辨析题

请判断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3、认真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对漫画中孩子的言行进行简要的辨析。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材料一   宪法是什么?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我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材料二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法正完善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分别进行了5次修改,这次修宪,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宪法活动。

(1)根据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怎样的?

(2)说一说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3)我国宪法是怎样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25、【承担责任】

八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的同学以“我承担,我无悔”为主题,开展了以下实践探究活动。

【小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有58.9%的同学认为,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可以不承担。

【小发现】他们要在班里评选出五个“负责任标兵”,并列举出班级中不负责任的现象。

请回答:怎样成为一个负责任标兵?

26、简要说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1)请从国家(社会)的角度谈谈诚信的意义?

(2)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要共同营造怎样的良好社会风尚?

(3)请写出一种在校园内宣传“诚信”的方式?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全国各地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全面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如宪法知识讲座、宪法知识有奖问答等,助推宪法宣传教育的常态化。202012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向广大公民深入普及宪法知识,让他们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促进宪法实施;有利于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践行宪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