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得知自己是密接,没回家,而是在车内独自隔离11个小时,直到120救护车把自己接走。近日,北京疫情通报中的“感染者218”火了,上千万网友为他的举动点赞,称赞其是“中国好邻居”。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作为公民,我们要关爱他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②积极承担责任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赞许

③有担当有作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④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每逢传统佳节万家团圆之时,总有人坚守岗位。其中有服务百姓暖人心的党员干部,有守护健康“不打烊”的医护工作者,有执勤巡逻不停歇的公安民警……他们以“一家不圆”换“万家团圆”。他们的坚守(     

A.启示我们要舍弃家庭、无私奉献

B.说明劳动光荣,要鼓励节日加班

C.是为了履行岗位职责的无奈之举

D.体现责任担当,不言代价与回报

3、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教育惩戒等方面的规定。对此,同学们有如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制定这些规则是为了限制我们的自由

②我们要自觉遵守和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③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范各种不良影响,健康成长

④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在规则的保护下我们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23年10月2日,微信官方公布了2023年9月朋友圈十大谣言,包含“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招线上养老服务志愿者”、“国庆后老年人购火车票半价”等。面对网络谣言,青少年应(     

①注意信息出处,不信谣,不传谣②辨识信息内容,尊重事实,理智抵制

③果断相信,积极转发,娱乐他人④冷静判断,学会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青少年应(     

①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②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

③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

④只要强身健体,让青春绽放出给丽的光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以下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学生小李假期选择“宅家”

②学生小王和同学一起赴赵一曼纪念馆研学旅行

③学生小张利用休息时间打扫社区体育馆

④学生小何在假期参与了宜宾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志愿者服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面是初中生丽丽在暑假期间的日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日记一 2023年7月26日   今天,我和表弟、表妹参观青岛博物馆,学习了丰富的

历史知识,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日记二 2023年8月 15日   今天,我应同学们的邀约,一起去乡下劳动,虽然很累,

但是看到丰硕的果实,我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①社会关系由个人身份确定的                       

②不同社会关系中人们身份相同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一居民在小区遛狗,草坪上留下狗的粪便,引来居民的不满。面对他人的劝说,这位居民说“养狗遛狗是我的自由别人管不着。”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B.良好的公共环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前提

C.社会规则需要遵守,社会秩序需要维护

D.自由如果受到限制,就不是自由了

9、暖心动作传递真情。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以礼待人的美好品德②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③勇担责任的高尚品格④尊重他人的内在修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3年10月26日,小亮在家看电视时,了解到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卓越实力。他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     

A.实地考察

B.社会调查

C.收看新闻

D.社会实践

11、近日,团中央、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权益岗在行动: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专项活动的通知》。针对多种电信网络诈骗套路,青少年应该(     

A.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远离网络

B.学会“信息节食”,传播网络正能量

C.加大打击力度,杜绝网络诈骗

D.学会辨析网络信息,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的经典名言。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要求

③个人可以脱离社会生存和发展

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情景对话:以下是发生在八年级(1)班的一段对话

小丽:“小华的一只耳朵听不见声音,我们叫他‘一只耳小姐’吧!

小华:“小丽,请你不要再这样叫我了,我不喜欢这个称呼。”

班主任:“小丽,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请你立刻向小华道歉!”

以上对话启示我们,尊重他人(     

①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②要欣赏他人,给予他人积极评价

③要学会换位思考,考虑他人感受④不能因身体原因轻视、歧视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某校举办运动会,八(7)班的同学们一致推选体育成绩不错的小美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小美怕影响学习不想参加。为劝说小美参赛,你的做法是(     

①有些事情虽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仍然要承担责任

②为了班级荣誉应该参加

③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进行评估,回报大于代价的可以承担

④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它能让我们获得知识与技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中国政府网开设“我向总理说句话”常设栏目,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直接送到总理的办公桌上,这让中国网民的电脑桌与总理的办公桌实现了零距离接触。由此可见,网络(     

A.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C.扩大了公民政治权利

D.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16、科研人员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勇闯科学“无人区”;数百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10余万建设大军奋战在雄安新区,铺展未来之城的壮美画卷……广大人民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身影,激励我们青少年(     

①只学书本知识②放弃学业投身到劳动实践之中

③培养实干精神④勇做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下列对国家利益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②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③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放弃国家利益 ④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启示我们(     

A.获得美好生活主要依靠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B.认清角色,积极承担责任

C.与人为善,学会换位思考

D.追求自由,体味美好人生

1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以下对这首诗的启示理解错误的是(     

A.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

B.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C.在彼此欣赏中共同进步

D.应善于发现别人的短处

20、“弱有所扶”是一个新提法。实现“弱有所扶”就要(     

①对弱势群体多一些尊重和关怀②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不歧视他们

③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④想方设法满足弱势群体的一切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小阳是一个老实听话、从不说谎的女孩。班里转来一名新同学,同学们纷纷与新同学交谈,小阳对新同学说:“我认识你弟弟,他是个哑巴。”新同学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同学们都认为说话太直了,小阳很委屈,她认为诚信就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说实话。

你赞同小阳的观点吗?并说明理由。

22、行人闯红灯,是行人交通违法中最普遍、最明显、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为帮助这一问题的解决,某校八年级对这一问题作了调查采访。

有人认为: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闯,我也就跟着闯。            

也有人认为: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还有人认为: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你怎么看待以上观点?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学生王贵非利用假期和几个同学外出旅游。在景点,他大声喧哗,并攀爬到一雕塑上拍照。同学们批评他的不文明行为,他却说:“享受美景是我的权利,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们跟着费什么话。”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从“行使权利有界限”的角度对王贵非的观点加以评析。

(2)辨析: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公平正义永恒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强调要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

材料二 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之后,彻底割除毒瘤,一场剑指全国政法队伍之中“害群之马”的清除行动,拉开大幕。2021年起,将自下而上、一级一级逐级在全国政法系统铺开;到2022年一季度前,完成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任务。

(1)结合材料,请谈谈进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确保公正司法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

(2)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树立正义感,自觉抵制非正义行为?

25、关爱是一缕春风,温暖着每一个走过严寒的人的心,关爱是一把火炬,照亮了每个历经黑暗的人的旅程;关爱是一个港湾,安抚着每一个远航归来的游客。如果人人都具备了关爱的美德,那么生活将会变得绚烂多彩!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请你谈谈我们应如何关爱他人。

26、音乐,是跳动的人生。把自己沉浸在乐曲声中,感受音乐带来的身心愉悦,不仅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消除身心的疲惫,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自身的品位。

(1)除了音乐之外,我们还有哪些休闲的方式?1分

(2)我们在休闲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2分

(3)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具备什么优秀品质?3分

 

27、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直播带货让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向政府积极献言建策;疫情期间众多学生停课不停学,在家上网课,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引发在线教育爆发式增长:依靠5G通信技术,在线“云监工”火神山医院建设,远程在线医疗会诊。

材料二: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这种陷阱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于网络世界里,但某些青少年认为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不受法律约束,肆意妄为,进而走上犯罪道路,令人痛惜。

(1)依据材料一回答: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哪些作用?

(2)阅读材料二回答: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3)为增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自觉性,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向他人提出怎样的建议?

28、早晨630,小芳吃完早饭,安慰了生病的妈妈,背起书包上学去。过十字路口时,虽然红灯亮着,但一看没人马上穿过。到了学校,老师告诉她,她写的两篇小说在《微型小说》杂志上发表了,她听了很高兴。

中午,小芳在学校食堂吃过饭,随手把剩下的饭菜倒在过道上。在回教室的路上,看到几个同学在欺负畲族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对几个男生批评教育。

放学回家,小芳路过菜市场,看到市场管理人员在维持市场秩序时态度粗暴,回到家马上写信给工商局,建议工作人员要文明执法。

(1)小芳享受了那些权利?履行了那些义务?

(2)在她一天的活动中,你认为那些行为是不正确的?请从履行义务的角度,给她提些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