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人的责任在于建造高楼大反;农民的责任在于种出粮食;军人的责任在于保家卫国;医生的责任在于治病救人。这些表明( )
A.承担责任与未成年人无关
B.承担责任仅仅只是道德要求
C.承担责任只是职业要求
D.角色不同意味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2、202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5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淀进取精神和昂扬斗志。国家的安危,匹夫有责,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B.增强维护国家利益责任感和使命感
C.在牺牲个人利益的前提之下积极维护国家利益
D.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时刻保持警惕
3、适应国家安全需求,我国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 )
A.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B.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C.世界一流军队
D.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队
4、下列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李某捡到他人遗失的贵重物品,拒绝返还
B.王某在观影时与家人不断讨论剧中情节,大声喧哗
C.陈某收购走私入境的一级濒危野生动物
D.旅客吴某在上海开往南京的列车车厢内吸烟,触发烟雾报警
5、2022年11月9日是第31个全国消防日,消防日活动的主题是“抓消防安全保高质量发展”。据统计,10月份全省共接报火灾253起(不含森林、草原、铁路、港航、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全国各地一旦出现火灾,各方救援力量定会奋力扑救,这说明( )
A.服务社会需要掌握过硬的本领
B.美好社会生活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C.奉献社会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D.志愿服务给人以精神上的关怀
6、有人这样比喻:“社会是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的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过程
C.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关系
D.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7、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
A.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B.遵守规则,敬畏规则
C.提高警惕,远离犯罪
D.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8、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仅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防微杜渐”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今朝贪得一时惠,他日落得半世悔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④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9、运用法治手段,依法严惩、杜绝网络谣言,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
④网上谣言太多,我们不要相信任何网络信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掏出手机,随时随地叫车出发;从买菜到大件商品消费,点击手中小屏即可交易;视频会议重构了办公与教学方式;工厂无须开灯,也可以承载精密的设备制造……这让我们感悟到( )
①网络创造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
②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③网络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④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农民伯伯为我们种粮食,建筑工人为我们造房子,司机师傅为我们提供便利的交通⋯⋯我们学习并掌握前人留下的知识,阅读优秀的书籍,感受幸福美好的生活⋯⋯这表明(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D.每个人都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12、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下列各项中可以为城市增添“底色”的是( )
A.高速公路上开窗抛物
B.公园长椅上躺卧作休
C.游园树上绑吊床,享受悠闲时光
D.垃圾入箱,做好分类
13、亲社会行为常常表现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下列同学们的行为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小林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B.小赵抽空照顾小区里的空巢老人
C.小秦独立完成自己的周末作业
D.小刘发现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坏了,主动找到物业反映情况
14、“地铁上有人‘脱鞋霸座’,有乘客把此人的鞋子踢出车厢。”踢鞋乘客的行为( )
A.不可取,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B.可取,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程度
C.可取,是一个人有内在修养的表现
D.不可取,侵犯他人自由合法权益
15、下图内容提示我们( )
违法行为分类 | 对社会的危害 | 受到的处罚 |
民事违法行为 | 相对轻微 | 承担民事责任 |
行政违法行为 | 相对轻微 | 受到行政制裁 |
刑事违法行为 | 严重 | 受到刑罚处罚 |
A.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C.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D.一般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16、大国工匠何小虎,用实际行动助力祖国的航天强国梦。他从基层一线操作工干起,锚定液体火箭发动机心脏“精刻师”目标,苦干加巧干,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设备、挖掘新潜能,破解了北斗导航等重大任务发动机“卡脖子”的难题。我们要学习他( )
①坚持创新,拒绝国外技术②积极承担责任,无私奉献
③为了国家,舍弃个人追求④心系祖国,实干成就梦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下面漫画警示我们
A.网络可以聪慧大脑
B.网络有利于开阔视野
C.网络可以方便交流
D.沉迷于网络会给身心带来危害
18、图示法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方法,能够清晰地表达概念间的关系。小强绘制的如下思维导图中,正确表达概念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9、某中学初二年级开展了“社区宣传我参与,环保减塑一定行”活动,学生们利用休息日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学生应该节约时间,专心学习 ②社区垃圾分类应该是居委会的责任
③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④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出门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如果你真有需要,请你小声的告诉我,我能为您免费送上一份热腾腾的牛肉面”这是合肥一面馆门口贴出的暖心告示,这告诉我们( )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②心怀善意,止于至善
③帮助他人,倾尽所有 ④关爱他人,讲究策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声,而网络对于声音的放大效果堪称惊人。“牵动全网”的乐清男孩,不是不想补课离家出走,而是其母亲为了刁难丈夫蓄意策划的虚假警情;万州公交车坠江的真相不是对面轿车女司机逆行所致,而是女乘客无理取闹与司机争执互殴导致失控;河南高考答题卡被掉包不是高招办滥用职权组织作弊,而是有人发泄私愤蓄意编造!……这都是82018年的网络“反转”事件,引发人们思考讨论。
22、【坚持宪法至上】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意志,载入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也全面展开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1)请将下列属于我国宪法内容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②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④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权知情权求偿权等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2)有同学认为“宪法在国家生活中作用不大,还没有某些法律的权威大” 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3、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24、【预防犯罪健康成长】
材料一: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统计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和资料,对《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在教育和法律保护两个领域2019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2010-2019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所占比重2010-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哪些信息?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某校初二学生陈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关心照顾他。他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经常旷课迟到,甚至打骂同学,顶撞老师,还与社会青年聚众抽烟喝酒,泡网吧……为了筹钱,他们多次偷扒行窃,最终被依法逮捕。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未成年人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进一步筑牢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防线。
(2)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给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的警示。
25、小丽是网络爱好者,在网上认识了三个人。一位是她的游戏搭档,帮她闯过了不少游戏的关卡,可是这个搭档缺乏时间观念,经常拉着小丽不让她下线,影响小丽完成作业。一位是她上网聊天的聊友,经常和她说一些奇闻趣事,逗得小丽非常开心,可有时候这个聊友会发一些黄色笑话给小丽,让小丽很尴尬。还有一位是小丽在一个论坛里认识的朋友,这个朋友会和她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还经常解答小丽的疑惑,小丽很感谢他,可是这个朋友最近提出要和她见面。
请你帮小丽作一选择:
(1)谁是她最值得交往的朋友?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来约束和管理虚拟的网络世界?
(3)小丽在网络上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26、 材料一:公交车上吃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地铁中给孩子把尿、公园里攀枝折花、景点刻字……这一幕幕时常上演的活剧,看似生活中的小节,但实质上折射着个人教养,挑战着社会秩序。
材料二: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混乱走向和谐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个人对社会秩序的敬畏。今天,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社会秩序的守护需要我们内心崇尚并遵守规则。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针对材料二,社会秩序的守护需要我们内心崇尚并遵守规则,请你阐述理由。
(2)针对材料一中不守规则的行为,请你谈谈应该怎样做一名遵守规则的中学生?
27、材料:当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啪”的砸在他的头顶,他伸手捡起那个苹果,产生了疑惑:“它为什么落到地上砸在我的头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这时,这个苹果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便开始认真研究,也就有了牛顿定律,有了近代物理。
(1)有同学认为:“只要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够发明创造,造福于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评析。(5分)
(2)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好奇心?(2分)
28、2020年国庆期间,河北邯郸紫山风景区大片花田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留念,粉色的花海旁出现了一位硬核”守护者—景区一位大妈手拿喇叭反复劝阻:“不要进入花田拍照,路边看花你比花美进入花田你没有花美。”
(1)“路边看花你比花美”为什么?
(2)“硬核守护者虽努力,可还是有人进人花田拍照,对此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