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12月21日21时35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实验等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出舱活动( )
①表明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②彰显着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的能力和底气
③说明科技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唯一抉择
④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一则视频获众多网友点赞:一外卖员摔了一跤导致延迟配送,主动给顾客买了一杯奶茶并道歉,顾客发现外卖员的伤口就拿着创口贴和酒精帮外卖员消毒,还给他五星好评。众人点赞给我们的启发是( )
①换位思考,理解包容他人②平等待人,赢得他人认可
③互相尊重,促进社会和谐④肯定所有,助力人生绽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关于下图内容,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联系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我们要主动融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发展
D.我们的生活空间在不断地变化和延伸
4、在社会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一种责任有不同的来源。下列责任和来源对应不一致的是( )
①红红在商场排队付款——职业要求
②芳芳陪家人一起去税务局纳税——法律规定
③强强放学回家后主动承担家务——道德规范
④丽丽答应芬芬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道德规范、法律规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某中学生在网上查询资料时发现有人正在利用国际互联网泄露国家重要的经济情报,他及时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这名中学生履行了( )
A.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B.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C.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D.维护国家秩序的义务
6、为强化学生法治观念,桂林市某中学开展“违法行为——我判断”系列活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出版社未经张某同意而出版其作品——民事违法行为
B.王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巨额财物——行政违法行为
C.李某将私家车长期停放在消防通道——民事违法行为
D.陈某编造虚假警情拨打110电话——刑事违法行为
7、出生时,我们是一张“白纸”,父母、老师和社会不停地在“白纸”上添加“颜料”,如教育、帮助和关爱,逐步帮助我们成长为有知识、懂礼貌、守规则的公民。从“白纸”到“公民”的蜕变说明( )
A.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B.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C.人的身份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D.每个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还产生了很多聊天软件,这些软件发送信息的速度也很惊人,现在发条信息,下一秒别人就可以收到,就像面对面聊天一样。这体现了( )
①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只有通过网络才能让我们进行交流
③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④虚拟的网络聊天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③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④我们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必考虑个人得失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下列榜样人物事迹告诉我们( )
60多年深藏功名,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 隐姓埋名60多载,沈忠芳为中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默默奉献60余载,钱七虎为国防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的功勋 |
A.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公民的权利
B.发扬斗争精神助力潜能发挥
C.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D.默默无闻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11、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下列句子中,与这句话蕴含的道理不一致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C.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2、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②在旅游景区文物上刻字留名
③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④主动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学校师生聚集在一起,共同观看大会直播。这说明( )
A.学习需要劳逸结合
B.要关心国家与社会发展
C.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D.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14、下图内容提示我们( )
违法行为分类 | 对社会的危害 | 受到的处罚 |
民事违法行为 | 相对轻微 | 承担民事责任 |
行政违法行为 | 相对轻微 | 受到行政制裁 |
刑事违法行为 | 严重 | 受到刑罚处罚 |
A.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C.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D.一般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15、2023年国庆期间,小韩观看了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该片全面还原抗美援朝各大关键战役,展现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的精神气概。小韩了解社会的方式是( )
A.通过视频媒介
B.通过社会调查
C.通过课堂学习
D.通过自我观察
16、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对尊重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外在修养的内在表现 ②互相尊重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③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④尊重他人体现个人的全部修养和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7、“安全带=生命带”。不管您是打车还是乘坐私家车,坐后排没有系安全带,交警都将依法实施处罚。国家规范交通秩序,是因为( )
①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②良好的交通秩序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③每位文明市民都要系好安全带、养成好习惯
④良好的交通秩序可以营造有序、安全的社会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沈继奋右手残疾,却加入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迄今为止,已经服务数千小时。她的背影,被网友们誉为“最美身影”。完成下面小题。
【1】志愿者们行为的意义在于( )
①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②能够提升自身价值,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弘扬正能量④每个人都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以下不属于“最美身影”延续的是( )
①主动教社区老人使用电脑②邻居之间的互赠礼物
③转发好友的活动链接④参与清除街道小广告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谣言止于智者,面对网络谣言,下列做法属于“智者”的表现是( )
①注意信息出处是否权威②及时关注官方信息③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
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④马上转发微信朋友圈,强烈谴责事件中的“违法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1年11月17日,大连女幼师宋某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最希望的就是大连的疫情不要停止,希望能增加越多越好。此不正当言论而引起了轩然大波。目前,警方已经对她做出了拘留处罚,她工作的幼儿园也把她开除了。这警示我们,参与网络生活时( )
A.要对他人的网络言论负责
B.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C.要学会“信息节食”
D.不要相信网络上任何信息
21、当阴霾散去,城市复苏,你不再受困于家中,是数以万计的医者,早已负重前行。当美好被记录,生活在传播,是无数的防御者正在为你搭建网络防火墙。当你在家中安眠酣睡,是两百万人民警察正废寝忘食在外守护。当你沐浴阳光,感受绿色,感受风,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正在被守护。当你在博物馆欣赏岁月的沉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早已被保护。当天涯海角即刻到达,当五洋捉鳖、九天揽月不是梦想,背后是一个自主可控、安全稳固的科技支撑。当你安心立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背后是一双双坚毅的臂膀,是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正在抵御外来的侵犯,将颠覆与动乱扼杀于萌芽。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也许是他们的一生所想。你应该看见,国家安全无处不在。他悸死捍卫着你未曾注意的日常。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背后,都有人为我们守护。作为学生的我们还需要维护国家安全吗?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22、宜宾市人民公园发生了一起打人事件,事件发生之前,一支音乐爱好者组成的队伍,在人民公园法治文化长廊内练习乐器,发出的噪音遭到附近居民的反对。公园警务室工作人员夏某在劝解噪音扰民行为的过程中,被罗某(男,69岁)砸中面部致伤。
罗某认为: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所以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我的自由,规则也不该管。
你认为罗某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23、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中学生小闽和小宁利用周末时间以十字路口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
判断: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各是什么?
25、(10分)八年级某班学生在学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后,出了一期“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为主题的黑板报。
(1)根据所学内容,请你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7分)
事例 | 是否侵权(或侵犯的权利) | 法律依据(理由) |
学校宣传橱窗张贴了上学期期末获各类奖项的同学的照片。 |
② |
④
|
① | 侵犯名誉权 |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人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
趁小丽(八年级)上学的时间,妈妈查看了小丽的QQ聊天记录。 |
③
|
⑤ |
(2)结合上表和第二单元内容,说说该如何维护我们的人身权利。(3分)
26、是什么,看不到,摸不着,却让一位卖火柴的小男孩临死也要托人送去找开的四便士零钱?是什么,轻轻的,悄悄的,却让季礼因为一句承诺,将自己珍爱的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的墓前?是什么,实在的,平淡的,却使一位男子在承诺中,杀了妻子空口许诺的猪,只为了给儿子作榜样?智者望着远方,微笑道:是“诚”。 美丽的少女手持彩练,答道:是“信”。
阅读上文,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智者的“诚”和少女的“信”分别指什么?(4分)
(2)你赞同智者、少女的看法吗?为什么?(4分)
27、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材料二: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对进一步搞好当地的社会救助、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有一些执法人员不依法办事,借收容遣送制度乱收费,扩大收容遣送范围,限制人身自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后来,有三位公民上书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否违宪,最终依据宪法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 地位。(1分)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分)
28、材料一 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2021年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她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1)围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材料二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底气靠硬实力、软实力,“掉”不下来、“冒”不出来,只能干出来、创出来和磨出来。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把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
(2)把中国梦变成现实,你打算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