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案例中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及其类型对应正确的有(     

序号

案例

类型

高某不服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处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

某公司违背合同条款,辞退员工林某,被员工林某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

张某和亲兄弟发生财产继承纠纷,不得已将亲兄弟起诉至法院

刑事诉讼

王某当街持刀抢劫,抢劫财物数额巨大,被起诉至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作为中学生,遇到如图漫画中的情况,正确的应对方式是(     

①宁死不给钱,与他们殊死搏斗   ②与他们巧妙周旋,伺机寻求帮助

③自认倒霉,给钱以求今后平安 ④暂时把钱给他们,事后再报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世界是一棵树,人是它的果实。”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     

A.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B.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以下是小敏同学日记的部分摘录: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天气:晴

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但今天,我在放学路上遇到了一位热情的陌生人,他一直探问我关于好友小蕊的电话和住址,我无奈之下向他撒了谎,我感到很忐忑,似乎没有坚持诚信原则。我今天的做法正确吗?

小敏同学的做法(     

①正确,遵循了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

②正确,正确处理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③错误,一旦许诺事情就要努力做到

④错误,面对两难选择时没有恪守诚信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微信借助互联网发送短信和语音,成为了人们常用的通讯方式,被很多青少年视为“交友利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实施诈骗,微信也成了“危信”。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健康良好的上网习惯②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③加强对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安全监管④远离网络微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②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③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④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打开网络就等于与世界握手,通过网络可以看新闻、听音乐、办商务等。这说明(     

A.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一切愿望

B.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D.网络已主宰生活

8、城市笔直的大道,林立的高楼,蓊郁的大树…无处不蕴涵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然而,农民工依然在就餐、逛商场、读书看报、乘公交车、地铁等方面遭人歧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有高低贵贱之分,贫穷的人就没有尊严

B.人格尊严是精神根基,尊重他人从我做起

C.农民工应该忍气吞声,与人为善宽容他人

D.受到歧视要据理力争,以牙还牙决不姑息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不合理的是(     

A.“单则易折,众则难摧”——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

B.“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0、下列名言警句前应正确的是(     

名言

道德品质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宽容体谅

②不学礼,无以立

友善守信

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文明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礼貌待人

A.①

B.②

C.③

D.④

1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决不”,即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其中“国家核心利益”包括(     

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②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④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用图示表示所学概念的关系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3、2022年9月23日,备受舆论关注的“唐山烧烤店打人案”,迎来一审判决。其中主犯陈某志犯寻衅滋事、抢劫、聚众斗殴等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叁拾贰万元。以下对陈某志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违反民事法律,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②违反行政法律,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法律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④违反刑事法律,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4、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身上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青少年(     

①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只关注自身发展②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④培养优良的品德,练就过硬的本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 兴调查研究之风,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学生应该(     

A.积极走进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B.遨游网络世界,搜集海量数据

C.质疑书本理论,亲身实践检验

D.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批判一切

16、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途径是(     

A.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B.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合法权益

C.通过公证和法律援助部门的调解

D.通过劳动部门的宣传和仲裁解决争议

17、2023年4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发布了2022年10位“诚信之星”,他们坚定守护诚信理念,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以诚立身、诚信为本的精神风貌。向“诚信之星”学习,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诚信意识②学会运用诚信智慧

③杜绝任何说谎行为④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这十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让中国人更加自信自强。对下列图片成就描述正确的是(     

注: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强国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③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④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给我们以深刻启迪。下列成语故事与解读一致的是(     

成语故事

   

A.徒木为信

   

B.约法三章

   

C.千里送鹅毛

   

D.程门立雪

解读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要善于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

平等对待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A.A

B.B

C.C

D.D

20、下列诗句中,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有关心理学家曾对一千多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长达50年的追踪调查。调查表明,那些智力超常有忘我献身精神,执着追求的儿童在以后的事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而那些意志薄弱,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的人却默默无闻,一事无成。

所以说,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请进行评析。

 

22、小张说:昨天好好过了把言论自由瘾,在校园网论坛上,把经常管束我的班长羞辱了一番。

判断:小张的做法是

理由:  

 

23、【新闻评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某驾驶外地牌照车辆至疫情检查登记卡口,工作人员要求李某戴上口罩进行测温,李某拒不配合,大喊戴不戴口罩是我的自由,你们凭什么要求我这样做?。几位当时从卡口经过的中学生,对李某所谓的自由产生了争议。其中,小张同学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请对“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积极的人生始终与高雅情趣相伴。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情趣高雅的人呢?

 

25、2014年5月9日,上海浦东新区第六届社会组织公益活动月在历史文化名镇新场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公益活动月的主题是“更美的社区,更好的生活。”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中,有140多家非政府公益组织在浦东各处开展超过240项活动。此次活动聚集了在帮老、助残、扶幼、济困、环保、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非政府组织,倡导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公益活动,进一步凝聚公益力量,回应百姓需求,激发社会活力,丰富文明内涵,整合社区资源,促进合作发展。

1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4分

2你参加过哪些非政府组织?2分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在今后公共生活中会怎么做。4分

 

26、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请你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7、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之际,某校八年级二班开展以“宪法在我们身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原因探究)第一小组同学查阅资料,搜集到如下材料: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依据宪法、香港基本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香港社会各界第一时间纷纷发声,坚决拥护和支持实施香港国安法。

(思辨明理)第二小组同学分享了以下信息:2020年9月29日,国务院在中南海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监誓。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国务院任命的28个部门和单位的31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要依据宪法制定?

(2)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两种宣传方式。

28、2018年3月17日、18日、1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举行第五、第六、第七次全体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会议分别举行宪法宣誓仪式。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更好地体现宪法尊严,彰显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

请问:首次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活动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