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这表明,劳动能让我们( )
A.掌握全部的生存技能
B.体会到社会的进步
C.丰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
D.充分体验社会生活,创造经济的效益
2、生活中,有的人以爱国为由,拉横幅围堵外资企业,砸某国品牌汽车甚至打伤车主,在网上联名抵制某一国家的商品。对此,以下评论你认同的有( )
①只要爱国,他们的做法没有不妥 ②他们应该合法有序表达爱国情感
③他们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违法行为 ④他们的行为违背道德,只要受到道德谴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小青既是学校舞蹈社团的队长,又是班长,她不仅认真负责地管理班级事务,还把舞蹈社团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小青的选择启示我们( )
A.面对自己选择的责任,就要义无反顾担当
B.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不用全身心去承担
C.为了减少烦恼,要学会推卸一部分的责任
D.对于被动承担的责任,每个人都能够做好
4、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仅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防微杜渐”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今朝贪得一时惠,他日落得半世悔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④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5、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要从小事做起。下列行为中能体现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是( )
A.排队上下车,有序进出站
B.经常收拾自己的房间
C.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
D.阻止流浪者乘坐公交车
6、2022年4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规定,驾驶机动车时禁止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违者扣3分,罚款200元。对此同学们有了不同的看法,下列同学看法正确的有( )
①小军:这一新规的实施,限制了我们的自由,约束了我们的权利
②明明:这一新规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社会秩序的有序运行,保障人们享有自由
③字辉:这一新规有利于保障自身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保障到他人的、社会的、国家的利益
④高高:这一新规不合理,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A.小军和高高
B.小军和明明
C.明明和宇辉
D.宇辉和高高
7、一居民在小区遛狗,草坪上留下狗的粪便,引来居民的不满。面对他人的劝说,这位居民说“养狗遛狗是我的自由别人管不着。”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B.良好的公共环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前提
C.社会规则需要遵守,社会秩序需要维护
D.自由如果受到限制,就不是自由了
8、小夏:爸爸通过某医院官方公众号,轻松完成专家门诊网上预约,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
小军:叔叔在农村老家,可以利用手机在“云端”游览全国各地景区,足不出户享美景。
以下观点能全面反映对话内容的是( )
A.网络保障医疗健康
B.科技推动旅游发展
C.网络便利日常生活
D.网络释放消极影响
9、劝说下图漫画中的青少年,我们可以说( )
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要多投入些时间 ②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
③网络成瘾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④要理性对待网络,合理利用网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晚三秒再关门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当朋友到你家做客离开时,目送朋友,待脚步声渐远后,再轻轻关上门。这种做法是( )
A.道德提倡、法律强制的责任
B.以礼待人、温暖他人的做法
C.明辨是非、弃恶从善的选择
D.尊重人格、包容他人的表现
11、对以下案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王某在地铁上吃东西时乱扔垃圾,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但不听还把食品包装袋丢弃在车厢,随后扬长而去。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王某处以罚款——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B.朱某不按合同履行职责造成对方无法按时完工,被处赔偿损失——朱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安徽舒某因在微信群中“抢”救灾捐款900元后退群且拒不退还,在群主报警后被公安机关拘留8天——舒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D.张某非法持续开采花岗岩,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张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12、某校八年级(1)班学生开展以下研学活动,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学生( )
①养成亲社会行为②制定社会规则③提升自身学习能力④学会欣赏他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
13、下列对下图中游客行为的评价,你赞同的( )
A.乐于实践,证明自己
B.肆意放纵,破坏规则
C.积极探索,敢于尝试
D.无心之过,一笑了之
14、《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第四次修正案审议通过后,深圳市交警对开车手动操作移动电话、电子设备或者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此次专项整治活动( )
A.表明深圳市民都缺乏规则意识
B.说明司机应该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C.表明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强化自律
D.杜绝交通违法行为,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15、劳动体验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③我们就能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人生价值
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下列关于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任何时候都是高度统一
B.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C.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D.要维护人民利益,必须首先保障国家利益
17、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主题( )
“生命,为祖国澎湃。——黄大年”:“国家需要的,就是我的专业。——于敏”
A.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不用考虑国家利益
C.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
D.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结合起来
18、某中学实行错峰上下学,设置专门接送区。家长不再拥堵在校门口,保障了大家的行车自由与顺畅通行。这个事例说明( )
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有了规则就定能避免混乱
④错峰上下学是维护秩序的唯一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以下两幅春节期间常见漫画反映的共同道德主题是( )
①平等待人②孝亲敬长③文明礼仪④宽容谅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这是因为( )
A.我国要走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B.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C.国家安全是我国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D.国家安全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21、樊某某驾车经过高速检测时,谎称其未携带纸质版的核酸检测报告,并向执勤民警出具手机里保存的报告照片。经查,樊某某出于侥幸心理修改了之前的核酸检测报告,企图蒙混过关,最终被行政拘留七日。对此,樊某某辩解称,核酸检测费时又费力,反正我又没问题更不会危及他人,法律制裁实属不该。
你赞同樊某某的观点吗?原因是什么?
22、 宜宾市某初中在“扫黑除恶进校园,平安伴我共成长”专题法治课上,李警官展示的一幅漫画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运用教材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有关知识,针对漫画中的行为,说说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23、 李坤在班级开展的“畅所欲言”的主题班会上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享受自由,没有必要遵守社会规则,因为自由和规则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一丝联系。”
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李坤同学的观点。
24、(国家利益我维护)
2018年7月25日,是北京设定最后期限。7月25日前,美国三家航空公司还是坚持地拒绝。在期限的最后一天,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把台湾改为台北,而香港国泰航空把台湾改为中国台湾。至此,44家外国航空公司涉港澳台信息全部进行整改。北京点名44家航空全部正名“台湾”名称全面消失。
最近,某校团委准备围绕“维护国家安全,你我共同责任”这个话题进行主题活动,请你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完成如下任务:
(1)我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应树立怎样的国家安全观?
(2)我国责令44家外国航空公司涉港澳台信息全部进行整改有哪些重要意义?
(3)青少年能为维护国家安全做些什么?
25、材料: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请回答:特权是平等的大敌。你是如何认识特权的?
26、材料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虽然有所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1)材料一中提到的属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经济形式分别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对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4分)
(3)要坚持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4分)
2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材料二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是学生,是子女……
(1)结合材料一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2)结合材料二分析,同一个人,为什么有不同的身份?
(3)列举你现在的身份有哪些?以及相应的责任是什么?(至少三种身份)
28、【国家利益我维护】
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曾阐明:“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材料二 邓小平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他还强调,要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就必须坚定地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
(1)国家核心利益指的是什么?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