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七年级学生陈成在网上有个特别谈得来的网友。近日,这位网友突然消失了,怎么也联系不上,陈成很失落。朋友告诉他,网上交友都是虚假的,下了线彼此谁也不认识谁,不能当真。对网上交友认识正确的是

①网上交友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

②网络虚拟性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③网上的朋友都可成为现实中的朋友

④现实生活中的同伴才是真正的朋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主动报名、成功当选班长的李林,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做好表率,还要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各种事务……太多的责任让他觉得很烦恼。作为他的朋友,你应该这样开导他(     

①面对自己选择的责任,要义无反顾地承担

②既然承担了责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③对于被动承担的责任,不用那么认真负责

④学会推卸一部分责任,衡量利弊减少烦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小宇的爸爸因工伤住院治疗,但老板却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小宇想为爸爸讨回公道,但家庭经济困难。对此,小宇应该(     

①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权②找老板硬拼,伺机报复

③寻求法律援助中心帮助④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诸如驾车剐蹭、消费纠纷、过失伤害等事件,这些纠纷和侵害有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其中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   

A.与对方协商

B.向律师求助

C.向国家机关控告

D.向人民法院起诉

5、朗迪制药多款钙补充剂产品抽检不合格,被罚款1.34亿元,此次事件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朗迪制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表明(     

A.违法会受到刑罚的处罚

B.运用诚信智慧要遵循法律要求

C.诚实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D.不诚信行为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6、2023年3月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一周年。该规定聚焦由算法引发的大数据“杀熟”、诱导过度消费等侵害用户权益的乱象和问题,明确“不得利用算法实施影响舆论、规避监督管理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大数据“杀熟”行为(     

A.遵守了道德规范、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B.创新了交易规则,引领社会新时尚和新风貌

C.骗取顾客的信任,侵犯了新客户的合法权益

D.没做到以诚相待,会损害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7、八年一班布置“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宣传栏,下列适合入选的新闻是(     

①2023年7月,中国首个开源桌面操作系统openKylin.0(“开放麒麟.0”)亮相

②2023年8月10日,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③2023年8月,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④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8月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社会共建论坛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以“争做网络文明使者共建网上精神家园”为主题。争做网络文明使者的基本准则是(     

A.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B.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D.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9、在生活中,有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会给他人带来伤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     )

①学会见风使舵和随机应变②放弃对人诚实以避免伤害他人

③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④巧妙运用诚信智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寓意是(     

A.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个人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替代

D.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1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情境中用语不恰当的是(     

A.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指点说“赐教”

B.起身作别说“久违”,请人谅解说“拜托”

C.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赴约说“赏光”

D.麻烦别人说“打扰”,归还物品说“奉还”

12、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因偷逃税款6.43亿元,少缴税款0.6亿元,相关部门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被告人李某从自家20层楼上抛下垃圾,将过路行人砸至重度残疾,后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刑8个月。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3、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我们要善于从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智慧。下列对传统文化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传统文化

现代解读

A

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们要礼貌用语,做文明有礼的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要诚实守信,善于合作交流

C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尊重使人们在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D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们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

A.A

B.B

C.C

D.D

14、辽宁盘锦村民家中水管里流出来的饮用自来水能点燃,但当地自来水服务站负责人却说水质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件引爆网络后当地政府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漠视群众利益的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追责问责,13人被追究行政责任,确保百姓喝上达标水。事件告诉我们(       

①人人尽责,社会才会和谐          ②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③推卸责任必然受到行政处罚       ④很多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承担着责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体现的社会关系与其建立的基础对应正确的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

B.“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

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

D.“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血缘关系

16、一位市民骑着电动车从南向北行驶,民警发现,该市民头上只戴了遮阳帽,被拦下后,她表示自己因为天热,为了防晒,所以只戴了遮阳帽而未佩戴头盔。民警对其进行了教育并处罚。这教育广大市民(     

①佩戴头盔可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②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敬畏规则

③遵守社会规则只能依赖外在约束④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小明在课外阅读中,收集了下列诗句,其中与“不学礼,无以立”这一观点的要求一致的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言必信,行必果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人无礼则不生

18、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下列情境中,符合文明有礼的有(     

①进入老师办公室时,先敲门或喊“报告”②遇到师长,主动打招呼

③爸爸的同事来家做,视而不见④碰掉同学的书本,捡起来并微笑道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里,我们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是顾客;在公交车上,我们是乘客……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乘客和学生是我们最主要的身份   

③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④我们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下列诗句体现的社会关系与其建立的基础对应不正确的是(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血缘关系

B.“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地缘关系

C.“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业缘关系

D.“同乡同姓仍同榜,喜见烟中跨灶楼。”——地缘关系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有的同学认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相互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必然牺牲个人利益。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2、两位同学针对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两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对此进行辨析。

关爱他人获幸福,讲究策略我能行。

服务社会意义大,奉献社会我践行。

23、   2017年9月“中国好人榜”发布,诚实守信模范陈琰榜上有名。陈琰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地方税务局干部。他拾金不昧,面对1万多元的丢失款不动心,几经周折将钱归还失主,当对方想表示感谢时,被他婉言谢绝。个人先后被评为“驻马店文明市民标兵”“驻马店市十大最美地税人”等。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曾经的三好学生浩浩结识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渐渐变得无心学习……请你分析他的行为,完成表格并回答问题。

行为

违法行为的类别

与同学发生矛盾,故意摔坏同学的手机,被判赔偿损失却不以为然

(1)

抽烟、喝酒,经常参与赌博,并因此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2)

为了筹集赌资,伙同不良青年持凶器抢劫他人财物,判处有期徒刑。

(3)

(4)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活跃着这样一批队伍:斑马救援队、闪电救援队、飞鹰救援队……遇到离家出走,车辆抛锚等问题,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他们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每一个年长的老人,咱去帮助他;每一个特别弱小的孩子,咱也去帮助他。”救援队队员质朴的话语,映照暖意。“以我善举,换你笑容”,让本是陌生的路人从此产生了关联,传递出温馨的正能量。

(1)材料中体现的是一种什么行为?

(2)这种行为的养成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才能养成这种行为?

26、   25年来,他保守自身病痛折磨,却以顽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领衔研发创新中药——丹参多酚酸盐,造福2000多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倒在了工作岗位上。2018年11月16日,中宣部追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员王逸平“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中药现代化的奋进者,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群众向他学习。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王逸平同志哪些优秀道德品质?

27、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都有严重的危害。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中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包括哪几种?

28、高中毕业后的李晓,在征兵工作开始后准备应征入伍。可他的父亲说:“不能去当兵。当兵两年,既学不到技术,也考不上军校、提不了干,更挣不到钱,退伍后地方政府也不给安排工作,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出去打两年工,起码可以挣几万元。”李晓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报国之情,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1)李晓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2)你认为公民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履行法定义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