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下列古语能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
A.事虽小,不为不成
B.敬人者,人恒敬之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这句话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应该( )
A.着装时髦
B.以礼待人
C.语言幽默
D.表情丰富
3、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赛场内外随处可见亚运志愿者“小青荷”忙碌的身影,如语言翻译、交通引导、应急救助、维持秩序……他们用真诚与汗水为亚运会增添光彩。这启示我们要( )
A.热心公益活动,积极服务社会
B.投身社会活动,收获更多荣誉
C.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得到认可
D.放弃自己学业,参与社会生活
4、北京某餐馆发出的一则通告在网络刷屏,温暖了无数人。套餐A带给人温暖,是因为餐馆经营者( )
《暗号:套餐A!》 |
出门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 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 提示:只要告诉店员要套餐A,找地方坐,吃完直接走就行。 |
A.能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B.关爱他人时,能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
C.承担国家责任,积极投身国家扶贫工作
D.努力践行了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不学礼,无以立。”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礼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规定了社会成员享有的权利
C.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D.有礼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6、承担责任=代价(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受到责备甚至处罚等)+回报(良好的自我感觉、同学的信任、老师的赞许、能力的提高等)。这个公式说明( )
A.承担责任的代价总是大于回报
B.承担责任只有精神方面的回报
C.承担责任意味付出和获得回报
D.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可以衡量的
7、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就要求我们( )
①平等对待他人 ②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想法
③学会换位思考 ④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特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晚三秒再关门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当朋友到你家做客离开时,目送朋友,待脚步声渐远后,再轻轻关上门。这种做法是( )
A.道德提倡、法律强制的责任
B.以礼待人、温暖他人的做法
C.明辨是非、弃恶从善的选择
D.尊重人格、包容他人的表现
9、“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 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凡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以下行为值得赞扬的是( )
A.
B.
C.
D.
11、卫国成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接过哥哥的钢枪,继续保家卫国,肖思远母校7名大学生主动申请到他生前的部队服役:卫国成边烈士陈祥榕的姐姐陈巧钗加入军队文职队伍,续写“清澈的爱”。他们的选择( )
①履行了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
②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③依法服兵役,牺牲个人的利益
④说明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才能得到锻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撤侨行动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外利益安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与正当权益,为“中国脚步”走出国门保驾护航。下列关于“国家安全”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②我国已积累巨大实力,不用再担心国家安全
③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④维护国家安全比维护国家利益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13、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宪法》规定人们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公民隐私安全、《刑法》规定公民行为不能触犯法律……这表明( )
①法律告知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只要触犯法律必然受到刑罚处罚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理有效的唯一准绳
④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法律宣传标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地传播了法律知识,是普法的一种重要形式。下列法律宣传标语存在错误,需纠正的是( )
A.陌生来电需谨慎,个人信息勿泄露
B.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C.“QQ好友”来借钱,赶快支付别犹豫
D.增强防护意识,防止电信诈骗
16、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这说明( )
①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②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的法定权利
③公民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④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促进国际安全为根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人民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人民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这表明( )
A.小峰通过非诉讼手段,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B.人民法院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唯一机构
C.小峰通过诉讼手段,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D.小峰通过调查手段,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8、下图漫画表明( )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②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个人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④个人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为更好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顾之忧,许多学校设立助学金,由曾经的大张旗鼓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发放仪式,转变为让困难学生能在保障尊严隐私的前提下,单独领取助学金。这一做法说明关爱他人( )
A.要讲原则、明是非、重仪式
B.要竭尽全力,默默付出
C.要尽己所能,不计代价
D.要换位思考,心怀善意,讲究策略
20、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规则像道路上的斑马线,像悬崖边上的护栏,像过山车的安全带。这一说法启示我们( )
①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②违反规则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③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④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1、结合情境,判断下列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八年级三班要竞选新班委,晨晨也想当班干部。但是因为他平时总是爱迟到,学习也不是很努力,值日还经常偷懒,所以大家都不投票给他。事后他很不服气地说:虽然我自己的事情做得不够好,但是并不代表我就当不好班干部呀。 ” 晨晨的说法是 ,
因为 。
(2)小伟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盘子,立刻找来废报纸将碎片包好,又套了一层厚厚的塑料袋,并用红色的笔写
下警示语:“ 玻璃碎片,小心伤手!” 小伟的做法是 ,
因为 。
(3)这周末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和小余的课外辅导班时间冲突了。犹豫再三后,小余决定跟随同学们去敬老院。但后来他又以怕耽误功课为由缺席了活动。小余的做法是 ,
因为 。
22、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纷纷走上街头捡拾垃圾,在十字路口交通执勤,巡视街道,等等。对此,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看法,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个人和社会没有关系,热心公益活动会影响学习。
社会课堂助我成长,关爱社会促进文明进步
23、疫情期间,李刚从微信某个好友处订购了一批口罩,转账过后却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他只能自认倒霉。
判断:
理由: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年级组织了一次“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为主题的法治教育知识竞赛,下面是竞赛的必答题环节,请你一显身手。
(1)在我国,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种?
(2)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寻求法律援助?
(3)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面对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时,作为未成年人应如何见义智为呢?
25、为铭记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某校九年级一班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说说中华民族精神内容是什么?这种精神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2)不忘历史,立足现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你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拟订两条标语。
26、 20岁的陶某和19岁的梁某都居住在桃源县城,早年辍学。2020年3月底,两人邀集了陈某等几名未满14岁的辍学少年,在县城抢劫初中生,对方稍有反抗,便对其实施殴打,并威胁不许报案。从2020年3月29日到2020年4月9日,该团伙在县城内结伙作案多起,共抢劫手机3部,现金若干。2020年4月12日,梁某落网,根据其交代,民警先后抓获了陶某、陈某等全部团伙成员。目前,陶某、梁某被依法刑事拘留,涉嫌抢劫犯罪的团伙成员陈某因未达到法定年龄被监护人领回,同时被桃源警方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
(1)材料中的陶某、梁某等人的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有的同学看到陈某因未达到法定年龄被监护人领回,于是就认为我们年龄还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3)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向同龄人提几点建议。
27、 材料一 小钟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时,小钟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小黄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小钟,法院判决小钟限期归还手机。
材料二 中学生小亮为了试试消防队的出警效率,打电话报警谎称自己家着火了。不一会,消防车就赶到他家。
材料三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获得赃款1500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执罪,依据刑法判其有期徒刑
(1)上述三则材料人物分别触犯哪类违法行为?
(2)材料三中人物的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赵某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这部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28、 2020年5月13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指出,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3.1%,超过六成的未成年网民认为互联网是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日常学习的得力助手,超过五成认为互联网是自己娱乐放松的有效途径和便利生活的重要工具。
未成年网民中利用互联网玩游戏和看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61.0%和46.2%,认为因上网时间过长而造成学习退步的占11.4%,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42.3%…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网络是把双刃剑”的理解。
(2)未成年人应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请你给同学们提几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