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承担责任=代价+回报。这个公式说明(       

A.承担责任的代价总是大于回报

B.承担责任只有精神方面的回报

C.承担责任意味付出和获得回报

D.承担责任的回报总是大于代价

2、因60多年前的一句承诺,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一家五代人,代代相承,岁岁祭扫红军墓,用坚守诠释了(     

A.孝老爱亲,律己宽人

B.与人为善,传递温暖

C.明理遵规,友爱互助

D.笃守承诺,薪火相传

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下列规定或者做法属于遵守社会规则的是(       

A.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的原则有序撤离

B.小林发现有人在贴吧丑化其照片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全国铁路儿童票身高限制从1.1米至1.4米调整为1.2米至1.5米

D.朱某在学校操场捡到了同学苏某的手表,非常喜欢,据为己有

4、2023年5月30日,神州十六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由3名航天员共同完成,他们是航天员景海鹏(山西籍)、朱杨柱(江苏籍)、桂海潮(云南籍)。三位航天员的社会关系属于(     

A.地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业缘关系

D.血缘关系

5、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我们是孩子;和小区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我们是邻居大哥哥大姐姐;到超市购物时,我们成了消费者;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主要表明(       

A.人的身份是不可捉摸的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社会为个人的成长提供物质支持

6、2023年10月16日,四川成都崇州市一名两岁女童在小区被一条黑色罗威纳犬咬伤,造成全身多处伤口,右肾挫裂伤,右侧肋骨骨折等严重损伤。据警方通报,经过调查取证和走访摸排,已经锁定了涉事黑狗的主人唐某,并于10月17日对其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由此可知(     

①唐某被刑事拘留,说明他受到了行政处罚

②唐某纵犬伤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警方依法对唐某采取措施,表明我国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当地警方依法行使司法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台办发言人受权宣布对列入清单的一批“台独”顽固分子等人员实施制裁。一段时期以来,少数“台独”顽固分子为一己之私,极力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蓄意挑动两岸对立,肆意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台独”分裂活动危害我国核心利益,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②制裁“台独”顽固分子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举措

③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公民可采取一切形式与行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下列关爱他人做法恰当的有(     

①小华把旧衣服洗干净叠整齐,捐给山区孩子

②社会爱心人士为高温作业的环卫工人送去冷饮

③小玲推开大门,让抱孩子的阿姨先进入商场

④校广播站如实播出小欣家庭困难,号召捐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根据某校“初中生上网情况调查”数据,你会温馨提醒大家(     

每天上网比例

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比例

上网交友比例

上网玩游戏比例

88.5%

51.8%

52.4%

62.3%

①合理安排时间,不沉迷于网络②恪守道德底线,打击网络犯罪

③慎重结交网友,避免上当受骗④参加社会实践,远离网络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宪法的这一规定表明(     

A.我国已经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B.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

C.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

D.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

11、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     

①不顾侵害者与自己力量悬殊,瞅准时机,实施报复

②通过诉讼这种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③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在保证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在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当观众把目光聚焦于一个个明星运动员时,而数万名志愿者正默默地为赛事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

①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②是自觉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行为

③能积极融入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作用不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2023年7月,700名深港澳台青少年乘坐研学专列一路北上,实地考察商周时期的金沙遗址、秦朝的兵马俑、南北朝开凿的龙门石窟等,感悟中华文明的魅力。深港澳台青少年参加此项活动(     

①有利于增长见识,开拓视野②能增进对两岸三地之间的理解

③会耽误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成绩④有利于在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以下行为属于合理使用网络的是(     

A.看到某自媒体平台称“下载某影视APP,买电影票还能返利”的消息,立即转发朋友圈

B.某学校在抖音平台直播学校艺术节师生汇报演出,给予刊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C.接到“孝顺子女要为老人买保险”的网络电话,赶紧为家里老人购买了5万元保险

D.假期利用某学习软件预习本学期内容,顺便刷一刷八卦新闻调节一下情绪

15、心向阳光,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寒冷;手捧玫瑰,也是正能量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下列能体现青少年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A.把家庭作业答案通过QQ传给同学

B.坚决抵制网络信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C.依法惩治网上散布不良信息的行为

D.实名注册成为青少年网络文明志愿者

16、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社会规则有很多。下列情境与规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①小壮上学从不迟到,课堂认真听讲——纪律

②小蓉即使看到路边的野花很美也绝不会采摘——法律

③小鹏爸爸停车时看到禁停标志就立刻离开——法律

④小磊每次在食堂用餐后都把餐桌整理干净——道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3年4月6日,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董志民虐待、非法拘禁案,认定董志民犯虐待罪、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九年。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②犯罪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③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不是司法机关

④有期徒刑和拘役既是主刑,又属于附加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布在日记中记录的周末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周日,晴

早上出门,我看到叔叔阿姨在小区门口的蔬菜便民服务点买菜,再也不用出远门,真方便啊!下午我在小区附近的免费图书阅览室浏览书籍,很多小朋友和大人也在安静地看书。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体育运动中心打了羽毛球,真舒畅啊!美好的一天让人心情愉悦!

A.不断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我们才能成长为合格的公民

B.我们个人的发展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与精神滋养

C.只要我们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建成宜居的生活环境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19、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无到有,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架设了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中国近年来创造了许多世界顶尖的超级工程,不仅托举着中国的崛起,而且正积极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崭新的名片和友好交流的纽带,把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说明(     

A.我国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自豪

B.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已经超越了发达国家

C.我国取得的成就是广大人民用劳动换来的

D.基础设施建设才是重点,经济发展全靠它

20、2023年4月6日,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长麦卡锡等国会议员在美国执意会见“过境”窜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予以强烈谴责。习近平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体现了(     

①国家安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必须高度警惕②台湾问题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他国干涉

③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是中国的内政④解决台湾问题才能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自由就是随心所欲。

判断:

理由:

22、[概念辨析]

上述两图表明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请判断两组图示的正误,并对错误一组进行简要评析。

23、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吧?故事中的小男孩因为不诚实,言而无信,拿诚信开玩笑,最后葬身狼腹,害了自己。请问:

(1)什么是诚信?诚信的对立面是什么?它有什么害处?

(2)做诚信的人就应该说实话。在一次班级辩论会上,同学们对说实话两种不同观点,一方认为实话就要实说;另一方认为实话不一定要实说。你有什么看法?

25、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格外注重对网络延伸出的民事权利保护,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打赏、电子合同、肖像权、网络侵权等与互联网相关的内容。民法典向网络侵权说“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请简述青少年应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6、2015年5月18日,市在网上发现一条“枣庄将在5月19日凌晨4时发生地震”的帖子,地震谣言帖的出现,引发了部分群众恐慌。为避免谣言扩散,市公安局全力侦探,于20日将在网上散布谣言的违法嫌疑人王某抓获。王某行为已经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涉嫌编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公安机关对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据此,某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有人说,发帖子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爱信不信,不应当受到法律制裁这种观点对吗?

(2)理论分析:请你向同学们说一说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某因向国外间谍机构出卖90项国家绝密情报,给我国核心部门的密码通信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间谍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收缴间谍经费。

(1)对黄某实行判决的机关是哪个机关?

(2)黄某出卖国家绝密情报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3)写出材料中提到的死刑和剥夺政治权利分别属于刑罚种类中的哪一类?

(4)黄某的行为没有履行公民的什么义务?

28、   材料:调查发现,70%左右的犯罪都与网络有关,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特别是色情、暴力等内容对未成年人影响极大,容易诱发犯罪。除此之外,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等,也可能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违法与犯罪?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