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启示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应该( )
A.平等待人
B.语言文明
C.举止文明
D.仪表端庄
2、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通过哪种社会关系的方式与我们产生联系。( )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业缘和地缘关系
3、“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下列漫画中的行为与此古语寓意相符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周某乘坐高铁强占他人座位,而且不听列车工作人员的劝阻,铁路公安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周某进行了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该案例告诉我们(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违反规则理应受罚②要强化自身规则意识,严于律己
③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④积极改进规则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年6月13日,正在送跑腿订单的彭清林在途经杭州西兴大桥的过程中,从西兴大桥上一跃而下,救下了一名落水女子。他的举动被全国无数网友点赞,也深深地感动了杭州这座城市。他的这一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热心帮助他人 ②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要自觉遵守规则
③只有主动关心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罚的法律
②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③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④它规定对犯罪处以什么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对以下案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王某在地铁上吃东西时乱扔垃圾,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但不听还把食品包装袋丢弃在车厢,随后扬长而去。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王某处以罚款——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B.朱某不按合同履行职责造成对方无法按时完工,被处赔偿损失——朱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安徽舒某因在微信群中“抢”救灾捐款900元后退群且拒不退还,在群主报警后被公安机关拘留8天——舒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D.张某非法持续开采花岗岩,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张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8、“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高级技师,他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但他无憾无悔。这表明徐立平( )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②无私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④自立自强,助人为乐,热心公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针对下图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网络世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②网络弊大于利,应远离网络
③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④信息泄露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
A.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1、在2020年全国人大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过程中,某中学对二次审议稿提出的建议被采纳,这说明( )
①全体中学生必须履行参与立法的义务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规则需要改进
③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全国人大的职责④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积极建言献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等规定存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些规定的存在告诉我们( )
A.所有人都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B.有了社会规则就一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C.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D.我们要用道德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
13、消防通道是一条“生命通道”。某小区居民楼发生火灾,由于小区周边消防通道被停放的轿车占用,消防车无法到达火灾现场,附近市民合力抬走堵路车辆,才给消防车让出一条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国家机关应严格执法,为畅通“生命通道”提供保障
②只有经过物业批准的居民才可以占用或更改消防通道
③物业应该严格公正执法,严厉惩处随意占道不法行为
④公民应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准绳,维护有序社会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为国修筑“地下长城”( )
钱七虎,2022“八一勋章”获得者。60多年来,他致力于解决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防护工程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完成秘密工程,他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隐姓埋名,与家人两地分居,把一生献给了“抵御风险,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从钱七虎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
A.以身许国,坚守国家利益
B.淡泊名利,维护民族团结
C.诚实守信,遵守社会规则
D.无私无畏,懂得关爱他人
15、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之年。2023年还是( )
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②五四运动100周年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④改革开放45周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出重要讲话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中国人民在历史上面对过重重困难,但依然能一步一步渡过难关。这启示我们( )
①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②要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③国家发展困难重重,看不到希望④国家正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以下观点与歌词所表达的主题一致的是( )
A.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微不足道
B.个人荣辱得失与国家利益没有关联
C.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之间息息相关
D.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紧密相连
18、随着网络水滴筹等捐助途径的便捷化、透明化,面对求助信息,很多人踊跃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心。人们积极参加捐助活动。( )
①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②是一种追求他人接纳的行为
③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④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00后”的青少年正日益成长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评价总少不了“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这样的话。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想改变人们的看法,我们就要( )
①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我承担,我无悔”②关爱集体,奉献社会
③彰显个性,不理会他人的看法④信守承诺,勇担责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尚未构成违法
B.未成年人年龄小,实施严重不良行为尚没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未成年人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不良行为
D.预防犯罪,需要我们增强法治观念、杜绝各种不良行为
2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关于自由,有人认为:法治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请你辨析这个观点。
22、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23、 我国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小丽认为要让公民享有自由权利的话,就不应该建立规则,规则对社会的发展毫无用处。
请你对小丽的观点加以辨析。
24、材料: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64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4%,入围门槛为283.11亿元,较上一年提升了39.65亿元。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中石化居前二。
材料中的国家电网公司、中石化属于哪种经济形式?其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5、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安全教育日,各中小学在国家安全机关的支持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活动。某学校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开展了一系列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你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代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2)在活动中请说出我国如此重视国家安全教育的原因有哪些?
(3)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要树立怎样的安全观和增强什么意识?
(4)活动结束时,请你谈一谈怎样才能走出了一条坚定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6、某沿海小村曾以海产品丰富而远近闻名。近年来,富裕起来的村民无节制地进行捕捞,乱倒垃圾造成海洋污染。许多人失去谋生条件,不得不离开家乡另谋出路。
(1)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
(2)你认为村民们遭遇到这样变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3)假如你是当地村民,你认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5分)
27、某校初二(1)班学生小凡,今年14岁,因父母离异,疏于管教,渐渐地同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混在一起,经常旷课,打游戏,以致出现偷盗等严重不良行为。一次为了筹钱打游戏,竟然盗窃电线等一些施工工地上的物资去卖,数额较大,触犯了刑法。为教育他,公安机关公开审理了此案,决定依法对其进行判处有期徒刑5年。
(1)上述案例中有四处法律知识方面的错误内容,请一一找出来并改正。
(2)读完经过自己纠错的这则案例,你的体会有哪些?
(3)为了防微杜渐,避免悲剧的发生,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8、 材料一 2020年 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的标志已经深入人心。这个时代需要志愿者,也需要志愿者精神,我们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材料二 “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样”,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所有人的力量相加,就足以升腾起改变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说一说,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对我们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
(2)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