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中,15年不离不弃,暖心陪伴“瓷娃娃”的重庆“同桌奶奶”李贤菊,以实际行动传扬了关爱他人的中华传统美德。这启示我们(     

A.心怀善意,讲究策略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2、学校组建舞蹈社团,八年级的小青被推举为队长。虽然学习任务繁重,但她还是积极投入到舞蹈社团的工作中,把社团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小青的选择启示我们(     

A.对于被动承担的责任,每个人都能做好

B.为了减少烦恼,要学会推卸一部分的责任

C.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没有回报不值得

D.面对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也应自觉承担

3、某班级正开展班干部竞选活动:小丽擅长唱歌和跳舞,她决定竞选文艺委员:小花口才较好,又有文学特长,她打算竞选宣传委员;小赵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强,他计划竞选班长。这告诉我们(     

①要主动承担班级责任

②承担责任应结合自身情况作出合理选择

③可以找各种理由逃避责任

④喜欢做的事就积极承担,不喜欢做的事就坚决推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教育部正探索建设涵盖学业、学术、经济、就业等内容的学生诚信档案,作为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     

①违背诚信的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小青芒”是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志愿者的昵称,从晨光熹微到夜色阑珊,1.65万名“小青芒”公益志愿者们,以无数微光汇聚时代暖流,为学青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这说明(     

A.热心公益是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

B.热心公益是服务社会的唯一途径

C.奉献社会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D.志愿服务给人以精神上的关怀

6、“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以下名言诗句体现了这一主题的是(     

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以下是学生小乐为自己设计的周六活动计划:

活动目的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方式?

如果请你为小乐的周六活动计划中的“?”处选一个合适的项目,你会选择(       

A.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B.和好友约定一起上网畅玩网络游戏

C.独自在家看《红楼梦》以体验阅读的乐趣

D.积极参与县里组织的护绿志愿活动

8、随着网络直播的发展,掀起了一股带货的风潮。某电商平台看重了其带来的社会价值,便雇佣主播开展了“村播计划”,主要是让无数优质却卖货无门的农产品走进直播间,帮助当地农民打开销路,使农产品销量大增。基于此,下列传导途径正确的是(     

A.网络直播带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B.网络直播带货→根除农产品销售难题→促进农村发展

C.网络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质量

D.网络直播带货→增加农产品销售数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9、针对漫画中的侵权现象,以下建议你赞同的有(     

①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起诉

③向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④要有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行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下列名言警句与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尊重他人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会以礼待人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④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期末复习,明明结合教材梳理各单元的关键词,形成知识细目表(如下所示),你认为他梳理的单元题目与单元关键词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序号

单元题目

单元关键词

走进社会生活

个人与社会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网络是把双刃剑

遵守社会规则

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法不可违、关爱他人

勇担社会责任

角色与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关心国家发展

维护国家利益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实干创造未来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2023年7月底保定市遭遇特大水灾,“90后”基层党员翟梦楠在自家的小院内安置了几十名受灾村民,她照顾着乡亲们的饮食起居,每天很晚才能休息。下列观点你认同的有(     

①爱心小院暖人心,关爱他人是幸福②尊重他人讲方式,文明有礼树新风

③节俭虽然是美德,免费当然要多拿④奉献社会有付出,不言代价与回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在家里,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在电影院,我们是观众;由此可见,人的身份是在____中确定的。(     

A.社会关系

B.法律关系

C.工作关系

D.家庭关系

14、关于违法行为及其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你认为解读正确的是(     

序号

违法行为

违法类别

法律责任

赵某高空抛物,致他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行政违法

行政处罚

王某在网上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民事违法

民事责任

云南男子贺某因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刑事违法

刑事处罚

汪某因火烧两辆共享单车当废铁卖,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行政违法

行政处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3年的双十一,小李在某网络直播间购买了一台电脑,不到一周就出现了故障,无法正常使用,小李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完成下面小题:

【1】小李想采用以下方式,其中可取的是(     

①通过法律服务机构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②加强与直播间客服的沟通,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③与网络黑客联手攻击该直播间服务器,导致平台巨大损失

④遵守正当程序,善用法律武器维权,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小李与客服多次沟通,但未得到合理解决。对此,小李可以采取的最正规、最权威的维权手段是(     

A.通过仲裁机构维权

B.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

C.寻求法律援助中心援助

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6、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下列行为属于遵守社会规则的是(     

A.在旅游景区乱刻乱画

B.车辆少的时候闯红灯

C.在火车站排队进行安检

D.校门口随意停放共享单车

17、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让我们感受到(     

①作为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②我国已经建成发达国家

③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在我国国家队中,运动员张雨霏是19届亚运会首枚游泳金牌获得者;在家中,她是母亲的女儿;在青年学生中,她是听取大家的意见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说明了(     

A.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D.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地缘关系

19、截至2023年6月,网络安全事件类别及比例:网络诈骗39.1%;设备中病毒或木马6.2%;账号或者密码被盗33.8%;个人信息泄露2.9%。为了避免损失,下面举措正确的是(     

①相关部门要依法办事,强化监督管理

②公民要文明上网,增强防范意识

③公民要自觉尊法守法,抵制不良信息

④网络平台要严格执法,加强违法打击力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不学礼,无以立。”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礼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规定了社会成员享有的权利

C.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D.有礼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   近年来,共享单车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只要注册后,扫一扫二维码,即可提取一辆共享单车,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乱停乱放、恶意毁坏、私自占有、强行占道等现象屡见不鲜。

围绕“共享单车·共建共享”的主题,某校八年级(3)班的同学们开展了探究活动,现也邀请你一起参与:

探究一 (共建共享·明理启智)

小明同学在上网查阅资料和信息时,找到了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交通法》中的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十二周岁。

A组同学们了解到,随着共享单车的兴盛,问题也与日俱增。201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实现共享单车共建共享。

(1)试问,上述“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十二周岁”是靠什么来调节我们的行为的?出台《意见》使相关规定从无到有,并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探究二 (共建共享·善辩笃行)

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时,关于恶意毁坏和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等严重违法或犯罪行为,B组的小张同学认为, “我们还只是未成年人,年龄小,这些行为我们不该管也管不了。”

(2)请运用“善用法律”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2、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对此,有同学认为,国家如此重视宪法,可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它普通法律可有可无,作用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23、判断说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说明理由。

(1)看到一男顾客深夜就餐时落泪,厨师默默给他多煎了一根火腿肠和两个鸡蛋,并摆成“100”分形状鼓励他。

判断:

理由:

(2)路遇社会青年勒索同学,小张只求自保,转身而逃。

判断:

理由: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究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英·波洛克)

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孙中山的“大同世界”。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平等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促进公平、维护正义。打击邪恶、扫除不公。

(1)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哪几层含义?

(2)平等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生活中,我们怎样追求平等?

25、   情景一 词作家闫肃与朋友在外出访学期间,一次坐公交想给刚上车的老人让座,但是该国的老人不愿意成为受人瞩目的弱势群体,也就不愿意他人给自己让座。于是闫肃为给老人让座就提前两站地下了车。

情景二 一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白发老人不知何故躺在地上不断呻吟,小明并没有马上扶起老人,而是请求附近的大人帮忙拨打了120、110,一直等到救护人员的到来。

看了上面的情景,你有何启示?

26、九鼎重器,百炼乃成。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宪法一直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之中。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路线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现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国家根本法上打下了辉煌篇章。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越走越宽广,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我国为什么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宪法?

(2)为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27、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家中被盗,丢失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1、材料中的罗斯福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什么心态?2分

2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持这样的心态?10分

 

28、正确行使权利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青少年作为共和国的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并且受法律保护,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合格公民。

⑴我们青少年享有哪些权利?请你列举四项。

⑵为什么说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⑶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是怎样的?

⑷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