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青少年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助于(     

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②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非成良好行为习惯④获得所有人的接纳与认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彻夜搜救的消防战士,按需分发药品的医生护士,积极组织自救互助的青年群众……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后,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始终在震区坚守。他们的行为说明(     

①承担责任仅仅是为他人付出 ②是为了岗位职责的无奈之举

③自觉承担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 ④每一种角色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辽宁盘锦村民家中水管里流出来的饮用自来水能点燃,但当地自来水服务站负责人却说水质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件引爆网络后当地政府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漠视群众利益的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追责问责,13人被追究行政责任,确保百姓喝上达标水。事件告诉我们(       

①人人尽责,社会才会和谐          ②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③推卸责任必然受到行政处罚       ④很多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承担着责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近年来,香港社会有“港独”分子打出“港独”旗号,成立“港独”组织,甚至进行暴力破坏活动。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因为,“港独”分子   (       )

A.没有危机意识

B.损害集体利益

C.损害国家利益

D.破坏民族团结

5、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这说明(     

A.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B.社会规则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

C.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D.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有序化状态

6、学校组织的学农活动、研学旅行等,其实都是培养同学们的亲社会行为。下列关于亲社会行为的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A.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只有在青少年时期才需要培养的行为

B.亲社会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内容

C.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D.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

7、2021年12月24日,“2021云南好人”颁奖晚会举行。晚会现场,带领安宁“小桔灯”志愿服务队凝聚向善力量的陈保兰,献血11000毫升投身公益事业的外卖小哥张玉鑫10组“云南好人”的事迹让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A.积极奉献,为得到更多荣誉

B.服务社会,不言代价与回报

C.志愿服务,履行法定义务

D.发挥优势,寻求社会认可

8、七(2)班的小林觉得语文课代表这个工作耽误了他学习的时间,而且还经常因为催作业和同学起冲突,吃力不讨好,所以他想向语文老师辞去课代表。对此,你想对他说(     

①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需要承担责任

②在承担责任中,我们学做有担当的人

③当课代表可以帮助学习处理人际关系

④当课代表可以拉近和语文老师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2023年4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作为承办单位之一,为大会提供全程技术支持,打造“云上大会元宇宙分会场”,科技助推全民阅读发展。这表明(     

A.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B.网络使所有人都能积极参与阅读

C.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10、骑电动车时,要佩戴安全头盔;观看电影时,不得大声喧哗……这说明(     

A.每个人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

B.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

C.规则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自由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

11、“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这告诉我们(     

A.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B.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C.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完全放弃个人利益

D.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与普通公民无关

12、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情境中用语恰当的是(     

①过端午节,与朋友聚餐时,吴凡的爸爸因有事先走,他向大家说“失陪”

②方哲参加市里组织的演讲比赛,她跟帮忙审核文稿的老师说“请包涵”

③乘地铁时,张颖赶时间想赶紧出站,她对周围的乘客说“劳驾让一下”

④毕业多年,陈涛去看望老师,离开时他对出门送行的老师说“请留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列两则新闻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新闻一:广东湛江一住宅楼突发火灾,一名6岁男孩被困阳台,多名热心群众借助工具在货车顶上搭梯成功救下男孩。

新闻二:内蒙古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张善荣发现一名老人晕倒在地,他果断上前施救。

A.热爱劳动

B.关爱他人

C.爱岗敬业

D.艰苦奋斗

14、2023年10月,杭州亚运的志愿者们奔忙在会赛场内外,他们用专业素养和细心耐心,为亚运会贡献着力量。由此可见,亚运会志愿者们(     

①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②参加志愿活动是就是为了得到人们的表扬

③服务社会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完成了作为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做的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得制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刑事违法性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④扰乱公共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珍惜自己的感情是一种修养,尊重别人的感情是一种美德;珍惜自己的感情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尊重别人的感情(       

①尊重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②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③只要赞美他人,就能促进共同进步④尊重能够减少摩擦,增加信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2023年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第十年,大会围绕“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聚焦互联网衍生出的数字世界,谋划以数字合作推动全球发展、促进人类福祉的美好愿景。加强互联网建设有利于(     

①丰富日常生活②促进人际交往

③推动社会进步④取代现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大学生小张因亚运会赛事门票售罄,遂微博发布求票信息。不久,有一自称某票务网站员工的人员私信联系小张,称有内部渠道,可以按“原价100元+手续费30元”的价格出售。小张按对方要求填写购票实名认证信息后预订成功并付款。“对方又发来一条信息,‘因时间备注错误或场次备注错误等原因,系统无法出票,请你再次支付’,于是受害人又再次转款。小张付了两次130元后,短信再次提示出票被“冻结”,需要重新支付,成功后可以把第一笔退回。这下小张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一案例警示青少年(     

①学法用法,对青少年全方位网络保护②谨防上当,网络平台陷阱太多不可用

③遵法守法,购买商品一定走正规渠道④依法维权,遭遇侵害时立即报警求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李耀梅诚信待人、诚信立业,靠扎扫帚还清30万元“情义债”,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并被评为年度“诚信之星”。这对公民践行诚信的启示是(     

A.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地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B.弘扬诚信文化,构建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C.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风尚

D.积极构建和完善个人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

20、石家庄地铁开展志愿者文明引导活动,让旅客有回家的感觉;张家口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送去温暖;唐山的供热管家承诺24小时值班,冒严寒走家串户抢险维修……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给上面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恰当的是(     

A.自立自强

B.互谅互让

C.服务他人

D.见义勇为

【2】小明分享他参加志愿活动的收获,最可能的是(     

①提升社会交往能力②赢得他人的赞许和尊重

③学习成绩大幅提高④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中学生王琳发现学校附近的小商贩比较多,同学们都会去买零食吃。但是很多是没有卫生许可证的。于是,王琳通过市政府网站反映这一情况。

判断:       理由:

22、背景材料:网络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图中漫画《家庭聚餐》反映的是:饭桌上,老人多次想跟孩子们说说话,但孩子们都抱着手机聊天,老人

受冷落后,一怒之下离席而去。

请你从孝敬长辈的角度,对漫画中年轻人的行为进行评析.先判断,

再说明理由。

 

 

23、学习了宪法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对宪法有了不同的认识。 有的同学认为“受教育对我有益,学宪法没有意义”。请你对该观点进行辨析: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几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人从中开阔视野,增长了知识、才干,也有人抵挡不住其中的诱惑而造成终生遗憾。13岁天津男孩在网络游戏的诱惑下,已经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在连续上网36小时后,他的鲜花般的生命结束了。

(1)有人说“网络虽然美丽但有陷阱”。你认同此观点吗?它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你能谈谈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吗?

(3)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5、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总则第一条中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材料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6、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当人类依据法治自觉止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同样,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与“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将一份深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

(1)为什么自由要受法律的限制?

(2)请你谈谈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3)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27、学习宪法,践行宪法

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9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从12月4日启动,持续至12月10日,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1)2023年将迎来我国第10个国家宪法日,请为这一宪法日拟一个活动主题。

(2)请从宪法地位的角度,谈谈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3)学校准备开展宪法宣传周,你提议举办哪些宪法宣传活动?写出三种活动形式。

28、【安宁生活人人盼】

(1)上述漫画涉及公民的何种权利?

(2)法律保护公民该项权利有何意义?

(3)结合漫画,要维护公民该项权利,请你支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