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下列属于主刑的是(       

①管制、拘役   ②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③驱逐出境、剥夺政治权利 ④没收财产、罚款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7月29日以来,北京市多地区出现持续大暴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冯振、王宏春、刘建民等救援英雄们不畏艰险,不怕危险,舍己救人,用生命守护着生命,成为了人民心中崇高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启发我们(     

①我要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②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弃个人利益④要心存祖国,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为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我市多所小学在劳动节前夕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加强劳动教育,是因为(     

①人世间美好梦想,都要通过劳动实现②国家的建设成就,都是用劳动换来的

③实干兴邦,体力劳动者更值得我们尊敬④劳动光荣,劳动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的原则。崇尚“仁者爱人”,强调“推己及人”。以下与“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含义一致的是(     

A.吾日三省吾身

B.养心莫善于诚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观察漫画,该漫画风筝,启示我们(     

①受约束会失去自由②自由是随心所欲的

③规则保障自由的实现④自由与规则是不可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告诫我们要(     

A.学会欣赏他人

B.平等看待他人

C.学会诚信待人

D.注重礼貌待人

7、观察漫画《镜头下的贫困生》,从中你会感悟到(     

①尊重能消除隔阂,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②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③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④将贫困生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下,是对其最大的尊重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8、为方便群众及时获得法律援助,在新修订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中,优化了申请程序,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时,不再需要提交经济困难证明表等,这一规定旨在(     

①促进人们参与规则的改进②废除原有一些不合理规则

③不断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为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中学生在实践中服务社会的意识,某校八年级(1)班计划在周末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你认为最合理的组织流程应该是(     

①执行活动方案,积极奉献社会②拟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③撰写活动心得,踊跃分享感悟④找好沿途景点,趁机享受周末

A.④→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④→③

10、图中的寓意警示青少年要 (     

被短视频吞噬的时间

A.净化网络环境

B.拒绝观看短视频

C.学会“信息节食”

D.疏离现实人际关系

11、在某次活动中,王某和李某两名女子不遵守规则,试图冲进某活动中心。期间,现场工作人员上前多次劝导,两人拒不配合,辱骂工作人员并扰乱现场秩序,后被工作人员和群众约束控制。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两人依法作出治安处罚。根据知识梳理,同学们对上述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小艺:她们被治安处罚,所以受到了刑罚处罚

B.小平:她们的行为触犯了刑事法律规范,属于犯罪行为

C.小利:她们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D.小秦:她们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受到了行政制裁

12、“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自己从事的不同职业,例如:张三,保安/滴滴车司机/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这说明这些青年人(     

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相同的身份

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C.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D.都是生活贫困潦倒的人

13、一条微博不到4天就获得1.8万多次的点赞,讲述的是:成都一位环卫工人想喝冰饮,但当得知最便宜的也得6元钱时,他犹豫了。这时店员姑娘谎称有折扣,4元钱给了他一大杯。这启示我们(     

A.真诚待人,言而无信

B.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C.记人之过,忘人之善

D.关爱他人,讲究方式

14、2023年8月5日,成都大运会上发生了感人一幕:在女子田径5000米决赛中,所有观众为全场最后一名外国选手鼓掌加油。虽然她的速度不快,但是观众的热情却伴随着她的脚步逐渐高涨,在她冲线的一刻,掌声更是达到了高潮。对赛场“掌声”认识正确的是(     

①掌声展现了以礼待人,反映了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②掌声体现了尊重他人,表达了欣赏拼搏精神的态度

③掌声反映了法治水平.维护了现场的比赛规则秩序

④掌声彰显了国民素质,展示了文明有礼的形象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     

①面对多重责任,学会抉择承担

②首先对家庭负责,让父母开心

③增强劳动观念,提升综合素养

④关心国家发展,发扬实干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为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扬州不少学校带领学生进行运河研学,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馆等更有趣味性的地方。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去参观春江花月夜艺术馆②沉迷手机游戏,茶饭不思

③到江都乡镇体验农田耕作④尝试抖音直播,争当网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近期“躺平”成为一个网络热词,“躺平”是指人在面对压力时,内心再无波澜,主动放弃,不做任何努力而无所作为。我们不能做“躺平”青年,因为(     

①人世间所有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②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③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首先要对社会负责任

④劳动创造财富,每次劳动都能够获得很多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班级要进行班委改选,老师提倡大家自愿竞选,并说:“担任班委,你会有更多机会为同学服务”。小龙想试试,如果小龙承担了这个责任,他(     

①可能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

②可能会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处罚

③可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④可能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赞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个人的社交活动则促进了社会的互动和融合。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的是(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我们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D.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下列不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是(     

A.国家统一

B.国家安全

C.国家主权

D.科技水平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   针对当前中学生上网的现状,有同学认为,网络具有虚拟性,未成年人不应该通过网络这种方式结交朋友。

(1)请判断该同学的观点。

(2)说明你判断该同学观点的理由

22、进入初中,对异性感到好奇,与异性交往感到紧张,是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23、请辨析一下言论。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   (网络生活)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介绍,展望“十四五”,我国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产业应用也将愈发成熟。新一轮互联网浪潮将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民群众也必将享受更多互联网发展红利。

(1)请你从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亿的原因。

(2)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做?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发生6.8级地震,从军人到志愿者,从消防队伍到医护人员,近万名志愿者迅速集结、奋战泸定地震救援一线。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用各种特殊的方式运送救援物资,众志成城守护美好家园。

(1)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对他人承担责任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所学,谈谈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人?

(3)奉献社会助我成长。服务社会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符合题意一点即可,1分)

26、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生理的缺陷,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境不利,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对于身有残疾的同学,大多数同学能够奉献爱心,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人生。但也有个别同学歧视、嘲笑他们。

(1)你怎样看待个别同学的行为?

(2)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27、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体现了网络的什么作用?

(2)“网络问政”对保障公民的哪些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

(3)我们可以“网络问政”彰显了我国宪法的哪一原则?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嘈杂之声。“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1)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2)请举两项实例说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