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社会公益活动认识正确的是( )
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有责任感的表现
②公益活动能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③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④公益活动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启示我们( )
A.获得美好生活主要依靠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B.认清角色,积极承担责任
C.与人为善,学会换位思考
D.追求自由,体味美好人生
3、2023年的国庆节,中学生小华过得非常充实。10月1日至2日随父母和爷爷奶奶收玉米,体会农村劳动的苦与乐。10月3日至4日和同学一起参观了黔东南州博物馆,被厚重的文化深深震撼。5日参加社区“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在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到卫生的重要性。从小华的活动感悟出( )
①在体验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 ②人在社会中只能获得物质支持
③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科研人员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勇闯科学“无人区”;数百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10余万建设大军奋战在雄安新区,铺展未来之城的壮美画卷……广大人民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身影,激励我们青少年( )
①只学书本知识②放弃学业投身到劳动实践之中
③培养实干精神④勇做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您所拨打的手机实名登记机主已被人民法院发布为被执行人,请督促其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这段铃声是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为全省5865名失信被执行人设置的“失信彩铃”,“老赖”的亲属、朋友等只要拨打他的手机就能听到这么一段铃声。专门为失信被执行人设置“失信彩铃”( )
①没有做到平等待人 ②有利于督促失信人履行义务
③侵犯了他人的权益 ④有利于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山西省司法厅推进特殊群体关爱行动具体措施,将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作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以下能为该群体提供专门法律服务的机构是( )
A.公安局
B.公证处
C.监察委员会
D.法律援助中心
7、《元史·许衡传》中记载:夏日外出时,众人争相摘取路边的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奖惩等外在约束
B.遵守规则需要我们自律,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C.要积极改进和不断完善各种规则
D.不遵守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8、自2021年9月19日起,《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票使用规则(2021年修订版)》正式实施,原规则中“带领两个以上身高不满1.3米的儿童乘车,一个儿童免票”,修改为:“身高1.3米及以下的儿童免费乘坐轨道交通”,这意味着身高不超1.3米的“二孩”、“三孩”都免费。这一规则修改体现了( )
A.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随意改变
B.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C.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9、_____水电站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支撑性工程,全部机组计划2022年7月投产发电,电站全面投产后,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对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
A.小浪底
B.三峡
C.龙羊峡
D.白鹤滩
10、15岁的陈某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群“朋友”,他开始旷课,还因经常盗窃被公安机关处罚。对此,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青少年应该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③经常盗窃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④青少年交友需谨慎,要远离“损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校园欺凌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如何让聚在“隐秘角落”的校园欺凌现象被更多阳光照射,这需要青少年( )
①不要忍气吞声,寻求家长及学校的帮助②遭遇欺凌后,勇敢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③增强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权④不袖手旁观,遇见校园欺凌机智伸援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2年11月,交通运输部公布了《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以下简称新《客规》)。新《客规》、为适应中国儿童身高变化,对儿童票销售标准进行的调整表明( )
新《客规》打破了以往“以身高论票价”的规定,按照实名制(按年龄)和非实名制(按身高)两种情形销售儿童票。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规则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就要废除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④不能适应实际生活变化的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在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就“诚信的智慧”交换了自己的理解。下列关于“诚信的智慧”的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好朋友因为打游戏而未完成作业时,作为课代表的你帮他遮掩,维护你们的友谊
B.小丽发现好朋友带了学校禁止带的危险品来上学后,陪好朋友一起将危险品交给了老师
C.无论如何,医生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如实向病人说出真实病情
D.“善意的谎言”是出于维护个人私利,本身违背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
14、下边漫画中的“民告官”属于( )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法律诉讼
15、图示法有利于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6、乘坐公交车时主动让座,参观游览时自觉排队,在图书馆不大声喧哗,参加社交活动时衣装整洁。上述行为表明的观点有( )
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④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自律,不需要他律
A.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
17、"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以下观点与歌词所表达的主题一致的是( )
A.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微不足道
B.个人荣辱得失与国家利益没有关联
C.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之间息息相关
D.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紧密相连
18、现在有很多商店、社区、小区提供“诚信服务”:校园内诚信小店,无人看守运营3年,售卖的商品一件没丢;社区便民爱心伞“上岗”9个多月,居民有借有还;住宅区的阅览室,借书无需押金无需办卡,近8年没丢过一本……这说明( )
A.每个人都能讲诚信
B.公民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C.践行诚信是社会的事
D.践行诚信是企业应该坚持的
19、中国青年报围绕“公民对诚信的认识”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调查内容 | 平时会主动维护个人信用 | 认为个人应树立信用即“身份证”的意识 | 期待建立全网信用平台打造诚信社会 |
所占比例 | 92.2% | 63.6% | 59.8% |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大多数公民懂得诚信是种可贵品质,努力做诚实的人
②大多数公民不能正确处理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的关系
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构建诚信社会人人有责
④诚信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是民法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雅雅是同班同学蓉蓉的表姐,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来看,她们的关系属于( )
A.血缘关系与业缘关系
B.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
C.地缘关系与法律关系
D.业缘关系与地缘关系
21、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只要有人带头,就会有一群人紧紧跟随。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
甲:公民享有自由权,跟随闯灯理当然,
乙:权利义务紧相连,文明交通记心间。
22、山东冠县一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引发关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此事发表评论文章。文章指出,高考造假的情况并非个案,背后往往隐藏着权力滥用甚至腐败问题。过往案例说明,权力运行失序和监督缺席是造假闭环形成的重要原因。
对此,两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请你辨析。
23、有人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潮流,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积累了巨大的实力,再也不用担心国家安全了。
24、【网络购物我明了】
材料一:2013年“双11”与2014年“双11”网络购物交易数据比较
2013年11月11日 | 2014年11月11日 | ||
6分钟 | 10亿 | 3分钟 | 10亿 |
13分钟22秒 | 20亿 | 5分钟 | 20亿 |
1小时03分钟 | 70亿 | 60分钟 | 122亿 |
(1)从材料一数据比较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于2015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是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故意拒绝或拖延退货的商家最高可受50万元的处罚。
(2)“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此条款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哪项权利?除此之外消费者还有哪些权利?
(3)法律虽然保障消费者诸多权利,但最好的办法还是发生侵害前有效保护自己,因此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要做到( )(本题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两项是正确的)
A.网购时可保留出示与卖家的聊天记录,作为维权证据之一
B.慧眼识“低价”,哪家价格最低选哪家,追求低价一定没错
C.所购商品与收到商品不一致时,可选择拒绝签收
D.随意进朋友介绍的广告购物链接,朋友推荐值得一看
25、有人说:“自由和限制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方面的兼顾,才可以获得更好的自由。”一个人的自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同时自由必须还要有制度保障,一个自由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法治的国家。
(1)束缚自由的是法治,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6、一则“孩子偷用母亲手机打赏网红25万元”的新闻,再一次让“网红”(网络红人)现象成为公众关注和热议的话题。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丰富的网络应用成为许多未成年人休闲娱乐、交流学习的重要手段。而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为了出名不惜炒作、快速消费自己的所谓“网红”,在引发社会争议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1)这则新闻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有哪些启示?
(2)某校决定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青少年理性看待“网红”现象,请你列举几种活动形式。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75%发生于中学生之间,而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2017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反校园暴力条例进行有效补充,增强法律中关于校园暴力伤害的条文的可操作性。
材料二:小宇八年级就辍学,开始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朋友,起初是有时候不回家,后来就基本不在家里生活了。去网吧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就是为了消磨时间,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最终小宇因“哥们义气”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
(1)材料一中“日常摩擦’是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在与同学进行交往需要注意哪些?
(2)材料二中小宇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为什么?
(3)小宇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他的故事给予我们哪些警示?
28、(漫画赏析)
(1)根据两幅图片的内容,分别概括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关系?
(2)结合图片二,说说我们融入社会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