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面向世界、立足亚洲,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宽广平台,也是亚洲文化大交流、人民大联欢的人文盛事。
B.李老师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年轻教师,让他们避免少走弯路。
C.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导致行为上的恶果。
D.通过手工制作课程,学生们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请选出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
②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触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③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
④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
⑤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没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A. ②③④①⑤ B. ④①③②⑤
C. ③②④①⑤ D. ③①⑤②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革命领袖对母亲的怀念。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D.《民法典(草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jìn) 纤维(xiān) 斟酌(zhuó) 筋疲力尽(jīn)
B.绯红(fēi) 承载(zǎi) 锃亮(zèng) 恰如其分(fèn)
C.翘首(qiáo) 瞥见(piē) 黝黑(yǒu) 潜滋暗长(qiǎn)
D.气氛(fēn) 周济(jì) 遏制(è) 殚精竭虑(dān)
5、古诗鉴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6)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7)《春望》诗中有一个细节真实地写出了杜甫的生活境况,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7、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每空1分,共6分)
①《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8、阅读《阿格头子灰背青》,完成下面小题。
阿格头子灰背青
汪曾祺
①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北齐斛律金这首用鲜卑语唱的歌公认是北朝乐府的杰作,写草原诗的压卷之作,苍茫雄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千多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南人”,都从“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诗里感受到草原景色,向往不已。
③但是这句诗有夸张成分,是想象之词。真到草原去,是看不到这样的景色的。我曾四下内蒙,到过呼伦贝尔草原,达茂旗的草原,伊克昭盟的草原,还到过新疆的唐巴拉牧场,都不曾见过“风吹草低见牛羊”。张家口坝上沽源的草原的草,倒是比较高,但也藏不住牛羊。论好看,要数沽源的草原好看。草很整齐,叶细长,好像梳过一样,风吹过,起伏摇摆如碧浪。这种草是什么草?问之当地人,说是“碱草”,我怀疑这可能是“草菅人命”的“菅”。“碱草”的营养价值不是很高。
④营养价值高的牧草有阿格头子、灰背青。
⑤陪同我们的老曹唱他的爬山调:阿格头子灰背青,四十五天到新城。
⑥他说灰背青,叶子青绿而背面是灰色的。“阿格头子”是蒙古话。他拔起两把草叫我们看,且问一个牧民:
⑦“这是阿格头子吗?”
⑧“阿格!阿格!”
⑨这两种草都不高,也就三四寸,几乎是贴地而长。叶片肥厚而多汁。
⑩“阿格头子灰背青,四十五天到新城。”老曹年轻时拉过骆驼,从呼和浩特驮货到新疆新城,一趟得走四十五天。那么来回就得三个月。在多见牛羊少见人的大草原上,拉着骆驼一步一步地走,这滋味真难以想象。
⑪老曹是个有趣的人。他的生活知识非常丰富,大青山的药材、草原上的草,他没有不认识的。他知道很多故事,很会说故事。单是狼,他就能说一整天。都是实在经验过的,并非道听途说。狼怎样逗小羊玩,小羊高了兴,跳起来,过了圈羊的荆笆,狼一口就把小羊叼走了;狼会出痘,老狼把出痘子的小狼用沙埋起来,只露出几个小脑袋;有一个小号兵掏了三只小狼羔子,带着走,母狼每晚上跟着部队,哭,后来怕暴露部队目标,队长说服小号兵把小狼放了……老曹好说,能吃,善饮,喜交游。他在大青山打过游击,山里的堡垒户都跟他很熟,我们的吉普车上下山,他常在路口叫司机停一下,找熟人聊两句,帮他们买拖拉机,解决孩子入学……我们后来拜访了布赫同志,提起老曹,布赫同志说:“他是个红火人。”“红火人”这样的说法,我在别处没有听见过。但是用之于老曹身上,很合适。
⑫老曹后来在呼市负责林业工作。他曾到大兴安岭调查,购买树种,吃过犴鼻子(他说犴鼻子黏性极大,吃下一块,上下牙粘在一起,得使劲张嘴,才能张开。他做了一个当时使劲张嘴的样子,很滑稽)、飞龙。他负责林业时,主要的业绩是在大青山山脚至市中心的大路两侧种了杨树,长得很整齐健旺。但是他最喜爱的是紫穗槐,是个紫穗槐迷,到处宣传紫穗槐的好处。
⑬“文化大革命”,内蒙大搞“内人党”问题。老曹在劫难逃。他被捆押吊打,打断了踝骨。后经打了石膏,幸未致残,但是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他还是那么“红火”,健谈豪饮。
⑭老曹从小家贫,“成分”不高。他拉过骆驼,吃过很多苦。他在大青山打过游击,无历史问题,为什么要整他,要打断他的踝骨?为什么?
⑮阿格头子灰背青,四十五天到新城。
【形象生动的人物】
【1】文章第①段,老曹被布赫同志称为“红火人”。结合老曹的生活经历,简要分析他被称为“红火人”的原因,补全思维导图
【淡而有味的语言】
【2】汪曾祺先生写作时常用到括号,请你品读①段画线句,分析括号中语句的表达效果
他曾到大兴安岭调查,购买树种,吃过犴鼻子(他说犴鼻子黏性极大,吃下一块,上下牙粘在一起,得使劲张嘴,才能张开。他做了一个当时使劲张嘴的样子,很滑稽)、飞龙。
【独具魅力的构思】
【3】“阿格头子灰背青,四十五天到新城”,这句爬山调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饱含温情的主题】
【4】汪曾祺先生著作颇丰,你认为这篇文章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 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9、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只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当午餐!”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是,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