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贵阳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B.当时,中国动画的基础较为薄弱,能叫得出名字的作品不胜枚举

C.看着挂在枝头的累累硕果找不到买主,种植农户心急如焚

D.时代之大变局已经到来,新一代的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2、下列关于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根据长期野外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花了30年时间写成了十卷科普巨著《昆虫记》。

B.《昆虫记》语言诙谐,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例如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来到地面以前,要做“四年黑暗中的苦工”,才能在夏天有“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C.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于动物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D.《昆虫记》,既是富于科学性的昆虫学巨著,又是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3、下列各句分析正确的一项(     

A.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作比较,把生物与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比较,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B.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该句语序不合理,“妈妈从北京买来的”是限定条件,应该放在“一件”前面。)

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别是记叙和对偶、拟人。)

D.“青春绝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过程。”(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春是过程。”)

4、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得以首次全面报道,这是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瓦解了种种歪曲共产党的谣言。

C.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了众多共产党领袖的家庭环境,也追溯了他们的青少年时代。

D.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及作家的丰富想象完成了《西行漫记》这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是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2)   ,家书抵万金。(《春望》)

(3)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

(4)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5)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大道之行也》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6)神州十一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 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盖竹柏影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语段中的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______”的艺术家。

(2)联系整本书说说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最大的成功,才是达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梁衡

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我心里一惊,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是热的?

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A.公路成字形,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层一层,黛绿、深绿、浅绿,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直到目光的尽头,才现出一抹蓝天——这蓝天倒成了这绿海的远岸。

③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我才知道,那氤氲飘渺、穿林裹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腾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

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八平方公里的地热带。腾冲是一个休眠火山区,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仍留有许多旧痕,如圆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还有奇特的柱状节理,那是岩浆喷出时瞬间形成的一片美丽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B.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蹿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炙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于是这八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一台巨大的锅炉,地下水被煮得滚烫,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海。

⑤热海虽名为海,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去找几个海眼管中窥豹。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这口大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我们拾级而上,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气逼人。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直径三米,深一点五米,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由于长年累月地滚煮,锅沿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大锅前又开出一条数米长、两尺来宽的石槽,亦是水沸有声,热气腾腾,槽上架着一排竹篮,里面蒸着土豆、鸡蛋、花生等物。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蒸笼了。游人可以上去随意品尝这地心之火与山泉之水的杰作,就像在城市路边的早点摊上吃小笼包子。我们看惯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谁又见过这无年无月翻滚不止的开水大锅呢?我抬头看一眼天上的白云和锅后山崖的绿树,忽然想起张若虚的那句名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山上何时现滚锅,滚锅何时初见人呢?天地间悄悄地隐藏有多少秘密。

⑥因为地处热海之上,山上山下露头的温泉就随处可见。有的潺潺而流,兀自成潭;有的点点而滴,挂垂成线;还有的间歇而喷,如城市广场上的音乐喷泉。但这泉水都脱不了一个字,于是就利用来做浴池,连普通的山民家也开池营业。为了能更深一层感知热海之美,我们选了一处浴室推门而入,待穿过短廊才发现并没有入室,而是豁然开朗,又置身在半山之上。原来这里的浴池并不是平地之池,而是一个一个挂在半壁,就如高楼上的阳台。试想,在半山之上,绿风白云,枕石漱流是什么样子?我极兴奋,不肯下水,先披衣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只见诺大一个池子,犹抱琵琶,被一株从石缝中探出的大叶榕树俯身遮去了大半,而一株老藤左伸右屈,就做了这池子的栏杆。池边杂花弱草,青苔翠竹,池水清清见底,水面热气微微蒸腾。水先是从个石龙头中注入池中,再漫过池沿,无声地贴着石壁滑向山下,于是过水的半面山岩就如一堵谁家宾馆大堂里的水幕墙,淋淋潺潺。我凭栏遥望着对面林梢上升起的轻轻的雾和脚下谷底走的云,竟有一种将军阅兵似的自豪,然后翻身入水,畅游其中,仰望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就是一条天上之鱼。天下真有这样的海吗?

⑦因为刚才池边的那棵大叶榕,下山时我就留心起这山上的植被。我知道榕树喜热,多见于福建、广东,或者西双版纳,现在能现身于偏北的腾冲,定是得了地下的热气。这么一说,果然发现这方圆远近处的树的确特别,既有许多亚热带的芭蕉、棕榈,又有本地的松、柏、杉、樟,还有远古时期留存下来的曾与恐龙为伴的黑桫椤树。有一种我从未见过,枝如杨柳,叶如榆钱,在这个隆冬季节,满树还缀着些红茸茸的花朵。主人说,这属柳科,就叫红丝绿柳。啊!好浪漫的名字。现在科学家已经弄清热海的来历,是这满山的绿树饱饱地蓄足了水,然后再慢慢地渗入地下,经地火加热后又悄悄送回地面,这个过程七十五年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流淌不息。这么说来,我们现在既是行在密林之中,又是站在历史的河岸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已说不清到底该叫它热海还是绿海,抑或岁月之海。其实它就是一个为地热所蒸腾、绿树所覆盖、岁月所打造的令人陶醉的生态之海。

二〇一〇十二月

【1】游记类文章经常会用到移步换景的手法。请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所至

山肚子

(2)______

下山路

所见

(1)______

“大滚锅”和温泉

(3)______

【2】本文语言生动而有味,请从A、B两句中选择一句,任选句式、修辞、炼字等角度做批注。

A.公路成“之”字形,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层一层,黛绿、深绿、浅绿,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

B.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蹿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炙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

我选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位同学对本文第④段有不同理解,你赞同谁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4】编者在将本文编入《中学生散文读本》时,将题目改成了“岁月之海”,你认为与原题相比哪个更好?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在岁月的长河里,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