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学长的报告很精彩,班会主持人满怀敬佩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B.丽丽看到姥姥心疼地说:“姥姥,你怎么瘦这么多,不是得了什么癌症吧?”
C.张鲁对刘刚说:“我忘带饭卡了,你马上把饭卡拿来给我用一下!”
D.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正在上公交车,小伙子在后边说:“老人家,你怎么这么慢,大家急着上班呢。”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我校“驰目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
B.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C.即将举行的校运会,不仅是厦外的体育盛会,也是厦外思明校区的体育盛会。
D.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作者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C.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是西汉戴圣编纂而成。
D.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北冥有鱼》选自《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逍遥游》。
4、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缄默(jiān) 眼框(kuàng) 风雪载途(zǎi)
B.连翘(qiáo) 晦暗(huì) 锵然(jiàng) 草长鹰飞(yīng)
C.幽悄(qiǎo) 斡旋(wò) 追溯(sù) 人情世故(gù)
D.龟裂(qūn) 郧石(yǔn) 褶皱(zhě) 惊心动魄(pò)
5、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鄜州:fū。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1】请将颈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凉
B.冷
C.寒
【2】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杜甫被俘之时,杜甫身在长安却为何写鄜州月呢?
6、默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上片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唯一的私人衣服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你能猜到他是谁吗?斯诺又对他有怎样的印象呢?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每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每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
⑩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⑪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⑫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⑬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选自《同题散文经典·藤野先生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有删改)
【1】作者用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他的历史老师,请梳理选文和刘老师有关的内容,填写表格。
内容概括 | 笑谈生理缺陷 | (2)_____ | 鼓励学生作答 | (4)______ |
形象特点 | (1)______ | 坚韧执 | (3)_______ | 热爱生活 |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
【4】《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饱含深情地写下“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他对长妈妈的深情。体会选文结尾⑬段中寄予作者对刘老师怎样的情感?
【5】校园“青春飞扬”摄制组计划将这篇散文拍摄成微电影,对开场镜头产生了争议:有人认为开场镜头应选择刘老师的形象,有人认为应选择风筝。你同意上面哪种观点?请阐述一下理由。
9、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2018年2月4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备受关注。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2014年,77岁的薛敏修进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她成为了“身边的榜样”,成为老师和同学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基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她说:“只要学习我就高兴,学习我就有收获。”
她会五门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还会用制表、修图等软件,确实令人惊叹!
要求: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梦想”“坚持”“榜样”“学无止境”“勇于挑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左右;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的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