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糙(cāo) 酒肆(sì) 黝黑(yǒu) 广袤无垠(máo)
B. 匿名(nì) 禁锢(kù) 畸形(jī ) 杳无消息(yǎo)
C. 吹嘘(xū) 佃农(diàn) 戾天(nì) 深恶痛疾(è)
D. 诘责(jié) 滞留(zhì) 锃亮(zèng) 颔首低眉(hàn)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等,我们学的《社戏》就选自《呐喊》。
B.陶渊明,字子厚,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唐代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C.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沙乡年鉴》是他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他的《大雁归来》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D.《回延安》这首诗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诗中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了浓浓的陕北风情。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将“能否”去掉)
B.走进七彩蝶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蝴蝶的蜕变过程,还可以近距离接触蝴蝶。(将“欣赏蝴蝶的蜕变过程”和“近距离接触蝴蝶”互换位置)
C.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布达拉宫每日预约参观人数限额2100左右人次。(删去“左右”)
D.肖复兴的长篇儿童小说《合欢》,刻画出对儿童独立人格的尊重。(将“刻画”改为“描绘”)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B.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小说感情真挚,《背影》是其代表作之一。
C.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其作品主要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 钱钟书,《老王》作者杨绛的丈夫,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等。
5、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黄鹤楼》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滕王阁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D.《滕王阁诗》情景交融,三、四句写滕王阁周遭的景物与气氛。当年欢宴歌舞的主人们俱已逝去,滕王阁显得冷清寂寥,朝暮相伴,惟有云朵雨点,渲染了一种苍茫、凄冷的气氛。
【2】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颢的《黄鹤楼》被评价是:唐人七律第一,所以这是一首完全符合格律诗特点的七言律诗。
B.结合格律诗齐言、平仄、押韵、对仗的特点来看,王勃的《滕王阁诗》并不是一首真正的七言律诗。
C.《黄鹤楼》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七、八句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D.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而作,都传达了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自然永恒的感慨。
6、按课文原句填空。
(1)足蒸暑土气, 。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4) ,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6)落红不是无情物, 。
(7)伤心秦汉经行处, 。
(8)“是故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9)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7、《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这样的危机中是如何生存、发展的。
①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 ②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8、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下列小题。
谁在故乡将你一次次送别
①长假就要结束了,带着年幼孩子一同回娘家的我,不得不返程。
②在老家小镇上坐直达我所在城市的大巴车,需要近8个小时,且每天只有一趟。如坐不上,则只能等第二天。
③早上六点十分发车,父亲五点就将给我准备好的菜籽油、蔬菜、芝麻、黄豆等自家田地里产的无公害食品,挑到镇上,然后站在凉意十足的晨风中,等待大巴车的到来。
④一个多小时后,我抱着孩子来到车站,刚歇下脚,大巴车便来了。车子还未完全停稳,众多排队的人便一哄而上,完全不按事先排队的顺序,谁挤上车,谁就能在今天走掉。
⑤父亲一看,慌了,迅速放下手中的蛇皮袋,也开始朝车上挤。可他年纪大了,身体又很瘦弱单薄,怎么可能挤得过那些比他年轻的人呢?他们可都是年富力强的呀,可他显然不服气,他是排第一个的,没理由上不去!
⑥父亲使出浑身力气,铆足劲,朝上挤。他被人来回推搡着,好几次,眼看着就要上去了,可又被旁边的人挤了下来。眼看着上去的人越来越多,父亲着急不已。多亏后来,后面有一个人使劲推了他一把,父亲才趁势上去!
⑦看到车上还剩四五个空位子,父亲长出了一口气,立即占到了两个。我上来时,看到父亲正在一边脱外衣,一边擦额头上的汗。
⑧几分钟后,便要发车了,父亲得要下去了。临下车前,他塞给我一个红包,说是给孩子的,并交代道:“ 。”我点了点头,心里酸酸的。
⑨多年前,我在县城上高中时,父亲便不顾我的反对,非要一次次地将我送到镇上的车站,并把肩挑上的咸鸭蛋、芝麻糊、腌豆角给我。将我送上车后,他就会拿上扁担,头也不回地往回走去,什么也不会交代,父亲一贯都是内敛、沉默的。
⑩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要去更远的省城读书,心中便多出了份对家的不舍,可父亲同样也只将我送到镇上的车站,然后就匆匆忙忙地回家干农活了,不留给我一丝依依不舍的感觉。
⑪再后来,我远离故乡,在一个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安家落户,我和丈夫的薪水都不高,只能凑合住在一个7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可能是这个原因,父亲一直不愿意来我这里,只在我结婚时来过一次。婚礼一结束,他便跟同来的亲戚们一起坐火车回家了,没给我单独送别他的机会。
⑫以前,母亲在的时候,她总让我在老家找个稳定的工作,离家近一些,这样他们老了、病了时,好有个人照顾。母亲每次说起这事时,父亲总是不赞同:“孩子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做父母的可不能拖累她!”
⑬后来母亲卧床生病多日,照顾她的重担便落到父亲的肩上。父亲怕我分心,总是在电话里说,你就安心工作吧,你妈有我照顾呢。母亲去世后,老家偌大的老房子里便只有父亲一人。他不愿意来城里跟我们一起住,固执地说自己还年轻,可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了。
⑭我每年也只能有一两次机会回家看他,而他呢,总是在田地山林里忙这忙那,忙着给我准备走时要带的各种他种植出来的土特产。我如推辞不要,说带不了,他便会说,我给你送到车站,爸爸也没什么好东西可给你,这些都是你小时候爱吃的,就算是个回忆吧,别忘了老家。然后,每次我离开时,他都会挑上许多东西,将我送到车站。
⑮我想我跟父亲,所谓父女一场,到了最后,也只不过是一年见上几次,然后由他赠我些田地里的土特产,并一次次地将我送别,与我远离。一想到这里,我的泪水便不由自主地盈满了眼眶。
【1】选文分别描写了哪几次父亲送“我”的场景?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⑧段中,父亲会说些什么?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4】读完选文后,谈谈你的感悟。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22日是一个悲伤的日子,袁隆平、吴孟超两位科学界的巨人因病离世。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辈子为中国人吃饭问题而奋斗,毕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粮食生产的奇迹,不仅确保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也为世界范围内战胜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吴孟超院士则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因为在医学领域尤其是肝脏外科领域诸多开创性的贡献,这位国之大医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至高荣誉。更令人赞叹的是,在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里,这位始终坚持“人命大于天”的医者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直到96岁高龄依然奋战在手术台上。
偶像就是榜样,榜样即为力量。袁隆平、吴孟超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大国崛起的丰碑上。
(1)请以“我心中的榜样”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请你以《几分 在心头》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