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襁褓”“髻年”“弱冠”“不惑”这四个词语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B.“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词又称“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乐章”等。
D.《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茅盾,《老王》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xuè) 遒劲(qiú) 倔强(juè) 搀扶(chān)
B.蔓延(màn) 桥墩(dūn) 鄙视(bǐ) 荫庇(yǐn)
C.俯瞰(gàn) 牛犊(dú) 题跋(bā) 遏制(è)
D.濒临(bīn) 翰林(hàn) 石埠(bù) 踝骨(huái)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等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比如《小石潭记》就是一篇短小而精美的写景游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汉代时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C.《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讽刺小说,塑造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其中有一类表面看似风雅,实则是内心扭曲的伪名士,比如杜少卿和牛浦郎。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北冥有鱼》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性格比较古怪,常常说一些奇怪的话,做一些奇怪的事,在集体里显得鹤立鸡群。
B.来到苏州园林,花园里惟妙惟肖的石雕,巧妙绝伦的亭台,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令游客驻足流连。
C.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殚精竭虑地找机会寻衅闹事,扰乱社会秩序,我们要严加防范才对。
D.双十一期间,小成在购物网站买了很多东西,没过几天,大大小小的快递摩肩接踵而来。
5、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本诗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叙写了_______的故事,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宾小阳所在班级打算将本诗改编成一出课本剧。大家讨论剧中人物形象,请你参加讨论,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卖炭老人形象。
6、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____》,作者___,字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___”。柳宗元与___并称“韩柳”。《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___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抒发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②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经典常谈》入选教材名著导读,同学们开展了“阅读经典传承文化”阅读活动。
【关注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① 》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② 》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
【研读内容】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以上均选自《经典常谈》)
【延伸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目录中缺失的篇目名为:①_______、②________,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篇目是:③__________。
(2)①研读内容中四个“实在”体现了杜甫诗歌的什么特点?请结合延伸阅读材料具体分析。
②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下列《社戏》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①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②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③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④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1】课文标题是“社戏”,本选段内容却几乎没有涉及,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2】结合原课文标题,试着概括本选段的主要内容。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关联词,交待了“乐土”的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是并列的。
B.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说明平桥村是一个偏僻的、落后的、封闭的、聚族而居的村子。
C.选文第③段,既写“我”得到的“优待”,又写“我”受到的“嘲笑”,这相互矛盾。
D.选文第③段中“照例”一词,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说明我霸道。
【4】联系全文并结合材料,探究鲁迅到底怀念的是什么?
【材料一】
社戏,是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末期仍风行一时。
【材料二】
这社戏是什么模样呢?“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目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地看起来,也自有它的风致。”
——鲁讯语
【材料三】
这社戏原来也毫无出彩之处: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头,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然而老旦终于出台没有什么?
——网络评论
【材料四】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社戏》结尾语
文段(二)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国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5】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著名诗人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存在,我们需要与他人或社会建立联系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能遇见一些人教会我们成长,指引我们前进。也许他的一个微笑,让你明白了豁达的意义;也许他的一次弯腰,让你领悟了尊重的可贵;也许和他的一场比赛,让你感受了坚持的重要……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能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请以“他/她让我懂得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