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民海军挺进深蓝的壮美航迹, 了十八大以来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巨大成就。
②彭敏和雷海都是赢家,他们用诗词 了自己的心灵,他们都是精神生活上的赢家。
③当有一天遇到某处风景或者拥有某种心情,那些古诗文就被恰到好处地唤醒,如同沉睡千年后开花的莲,亭亭玉立地 在面前,以至于无法用更恰当的语言形容。
A.凸显 丰厚 漂
B.彰显 丰厚 漂
C.凸显 丰富 浮
D.彰显 丰富 浮
2、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zhú) 狼藉(jí) 颓唐(tuí) 坦荡如砥(dǐ)
B.蹒跚(pán) 婆娑(suō) 秀颀(qǐ) 巧妙绝伦(lún)
C.鲜腴(yú) 轩榭(xiè) 遒劲(qiú) 殚精竭虑(dān)
D.嶙峋(xún) 喧嚣(xiāo) 俯瞰(kàn) 惟妙惟肖(xiāo)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天下独绝 哀转久绝
B.人恒过 国恒亡
C.素湍绿潭 急湍甚箭
D.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 ___________ 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__________ 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 _________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__________。
A. 耸立 闪耀 淹没 闪烁
B. 耸立 闪烁 埋没 闪耀
C. 矗立 闪耀 埋没 闪烁
D. 矗立 闪烁 淹没 闪耀
5、阅读《饮酒》,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哪一幅能够表现画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结合诗句内容加以解说。
【2】根据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中“真意”含义的理解。
6、下面是“惜时读书”主题演讲稿片段,请根据文意补充完整。⑨⑩请模仿划波浪线的句子。
我爱读书,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当我学习遇到困惑时,先贤告诉我“知困,_______①的道理;当我与朋友惜别时,诗句阐发了“②_______,落日故人情”的意蕴。书让我领略到“曲径通幽处,③_______”的清幽宁静;书让我领会到“④_______,只有香如故”的人格魅力;书让我领悟到“安得广厦千万间,⑤_______”的济世情怀。走进《诗经》,可见令人“求之不得,⑥_______”的淑女;走进《卖炭翁》,听白居易(作者)讲诉“可怜身上衣正单,⑦_______”的悲苦故事;走进《桃花源记》,可赏陶渊明描绘的“芳草鲜美,⑧_______”的桃林美景。
书,是一束绚丽的烟花,点缀了生活的星空。通过读书,生活少了份浮躁,多了份沉稳,⑨_______,⑩_______。学海无涯,征途漫漫,让我们珍惜时间,以书为伴,铸就智慧人生!
7、名著导读。
(1)
“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语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 A 讲的!我马上知道了他就是 ,那个“鼎鼎大名的”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①这段话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是记录真人真事的 作品,作者是 。
②A处应填写的交流语种是 ,人物“他”是 。
③简要概括“他”的人物形象。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由于作者当时身处被日本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作品不方便,《红星闪耀中国》一书于一九三七年在伦敦首次出版。
B.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C.《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句中的“大迁移”是指井冈山会师。
D.《红星照耀中国》采用实地采访的方式,向全世界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空间太阳能电站
①最近中国首部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持续热播,片中关于太阳先于地球毁灭的下场颇让人关注,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根源。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享用”来自太阳的恩赐。
②太阳能是典型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只要太阳不毁灭,太阳能将永远用之不竭。整个地球表面每年可获得的太阳能发电量为114×1015 kW·h,大约相当于当今世界能耗总量的100倍。在当前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逐渐走向枯竭的背景下,太阳能毫无疑问是未来能源的主要形式。那当前太阳能利用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③问题出在:今天所有的太阳能的利用设施都是建立在地球地面上,上面还覆盖着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只有47%能到达地球表面,我们在地面上加以利用的太阳能其实已经被打了五折。
④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能不能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建设太阳能电站,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呢?毕竟,大气层外每平米面积每分钟接受的能量大约1367w,是地表的一倍多,而且建设在外太空的空间太阳能电站不受白天黑夜影响,可以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下。
⑤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研究上,中国再次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已在内陆城市重庆启动建设。中国科学家计划,首先在2021年至2025年建设中小规模平流层太阳能电站并发电。下一步是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届时,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⑥这毫无疑问是人类能源史上一次伟大的突破,如果取得成功,将彻底突破地球能源的困境,解决当前的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问题,为人类社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发展空间。
⑦但是,有人对此计划提出质疑,比如,在外太空的发电站如何能把电能传输到地面呢?
⑧事实上,关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已经在同步开展,比如微波输能技术,这种技术应用了电磁波能量可以通过天线发送和接收的原理,将微波聚焦后定向发射出去,在接收端通过整流天线把接收到的微波能量转化为直流电能。比如,科学家利用电磁场的谐振进行电能传输就取得了突破。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9月,有删改)
【1】文章开头提到《流浪地球》有何作用?
【2】分析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第⑤段“有媒体报道称”能否删去,为什么?
【4】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看法。
【材料】
建造“太空三峡”最现实的难题就是经济费用。据专家预算,太空电站预计要花费8万亿元,相当于上百个三峡电站的成本。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不断迎接挑战,努力完成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也许其中就有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思考,力争给人以启迪;②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③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