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汕尾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

②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

③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

④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

⑤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

A. ①③⑤④②   B. ①③⑤②④

C. ①③④②⑤   D. ①⑤③④②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听完他的话,我振振有辞地说:“不相信你的话,你这是挑拔离间。”

C.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歌剧《白毛女》非常精彩,使人叹为观止

D.悠悠岁月己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从连长手中接过军旗,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B各种各样的车标,五颜六色,奇形怪状,凑到一起难免会让人扑朔迷离

C母子之间有什么要说的就应当坦诚相告,大可不必转弯抹角地让人猜测。

D这里是鸟儿的天堂,鸟儿的世界,真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

 

4、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蕴澡   怅惘   骈死   安营扎寨

B.漕枥   喧腾   颠簸   名副其实

C.瞭望   敦实   脑畔   周而复始

D.亢奋   锵然   浮躁   接锺而至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单车欲问边”中“问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_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6)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7)吟诵李白《渡荆门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感知他在离别时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其中“大迁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有一个人耗尽毕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这个人是_________,这本书是_________。他常用拟人手法来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如在他笔下,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3)有人评价林冲既“忍”又“狠”。“风雪山神庙”的故事表现了他在一再的“忍”之后的“狠”。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谈谈这个人物在“雪夜上梁山”之后“忍”与“狠”的又一次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水上的绍兴

叶文玲

绍兴和水难解难分,追史迹,听传说,莫过于“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将水对于绍兴的弊与利,尽道其中矣!这是说过去。在崇仰现代文明的当今,一个地方,若被指认为“东方的……”往往也最能成为评价的一种时尚。因此,在很多时候,最教绍兴和绍兴人中听受用的,还是这句话:“绍兴是东方威尼斯”!

毋庸我细细描述威尼斯,如今出国旅游已然成为国人生活中的寻常事。一到威尼斯,那片浪漫的汪洋便和原先的想象一起在我心中潋滟激荡,而一旦亲见那一艘艘船头尖尖船尾翘翘的“郎多克”载着狂喜的游客们,在座座高楼深巷下的水道中往返穿梭,那穿着十六世纪服装的水手们是那样整齐地划着木桨,在一浪高一浪的欢声笑语中悠悠来去时,我只觉得一颗心完全溶入了欢乐之海。此时,即便你只是个威尼斯的匆匆过客,即便你在整个游程中只是稍稍“蘸”了威尼斯的那么一点点水,我敢说,从今以后但凡梦到威尼斯,你所做的,准是一个湿淋淋的香梦!

话说回来,我虽不敢说自己非常熟悉绍兴,但我知道,绍兴在古往今来的许多年月里,也教绍兴人和许多来过绍兴的人,做过同样湿淋淋的香梦!

我更知道的是:①绍兴为永远保持这个“水城”的形象,为教人们香梦永久,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努力。我记忆最深切的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来去路经绍兴时,眼帘中虽还掠过几座粉墙黛瓦,可在这越来越低矮的黛瓦粉墙中,总看到那条冒着油光散着恶臭的河水,就如早年绍兴人头戴的那顶乌毡帽——灰瘪而漆黑!

我这篇小文,无法细细记叙绍兴人既为发展也为和环境污染作斗争所作的种种努力。我只想说:当年历翻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伢绍兴人”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又重现了这个比喻——她还给了绍兴人和来绍兴游历的人一城清清亮亮的水!

有滋有味地重温这个比喻,有滋有味地重见那汪清清亮亮的水,都是在夜里头。

是夜,当我披着一袭云烟似的小雨,下了环城河边码头的石台阶时,便见一艘艘远比乌篷船神气得多的游艇,鱼贯而来;于是,当我在灯影中望见这烟雾迷离的环城河,竟然波光粼粼水涨船高地恢复了水城河道的气势时,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

这一口长气,竟然沾雨带露,如此清凉!

令我分外惊喜的是:这口清凉气中,果然又有了欢鱼活水的精灵之气,有了樟柳相接草木交替的沁脾之香!

却原来,这几十里之长的环城河边,夜花如燃,草地如毡,茂茂密密的大树三步一岗;亭台楼阁旁,那盏盏髙悬的红灯笼,更与酒挑子一起招摇出绍兴老酒的芬芳。

灯影中,游艇波起浪伏地前进,只见这既是蓬勃发展的浙江要地、又保留了古老风貌的历史都城,那古今交融的“双重”景致,在烟雨迷离中越发妩媚。

灯影中,逶逶行过一程又一程,蜿蜒三十里的绿荫水路,忽儿是河,忽儿是岸,曲曲弯弯的河岸上,自然皆是一派幽幽的绿;灯影中,忽儿是黛瓦粉墙的城,忽儿是粉墙黛瓦的屋;在轻轻的乐声和水声中,城中的屋,屋中的人,俱在隐隐绰绰的朦胧诗意里……

灯影中……

哦,如若一一说来,太漫长也太琐屑,一句话——夜游的感觉鲜明不过地告诉我:一个融和着历史和当今文明的新城绍兴,正以重新焕发的光彩,展示了一个鲜鲜亮亮的现实——他们已经还给了世人一个更美更靓的“水上的城”!

那么,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灯影中,这个问题也已在游程中被我拋在脑后。  

(本文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头,有什么好处?

2作者在写绍兴的文章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她游览威尼斯的见闻感受?

3画线句子①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句中“非同寻常的努力”具体指什么内容?

4画线句子②中的“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这些问题,作者说已被她抛在脑后。你读了这篇文章,请作出你的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5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两次写到“粉墙黛瓦”“黛瓦粉墙”分别有什么作用。

(甲)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来去路经绍兴时,眼帘中虽还掠过几座粉墙黛瓦,可在这越来越低矮的黛瓦粉墙中,总看到那条冒着油光散着恶臭的河水,就如早年绍兴人头戴的那顶乌毡帽——灰瘪而漆黑!

(乙)灯影中,忽儿是黛瓦粉墙的城,忽儿是粉墙黛瓦的屋;在轻轻的乐声和水声中,城中的屋,屋中的人,俱在隐隐绰绰的朦胧诗意里……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未来的精彩永远生长在不断努力的枝干上。前方,究竟是贫瘠的荒漠,还是葱郁的原野,取决于每一阶段的努力。有的人下定决心,不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有的人做好打算,在书香中找寻更好的自己……不想在未来留下遗憾,就必须不断刷新自我。

请以“刷新自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许抄袭套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