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B.春天的花都湖桃红柳绿,花香鸟语,真是悠闲放松的好去处。
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地飞过。
D.夜晚到,人们张灯结彩,用点点灯火,掀开黑暗,驱散严寒。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唯一的书写方式。
B.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在学校座谈会上,24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蓬溪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问题展开讨论。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噤(jìn) 妩媚(fǔ) 煞风景(shā) 白雪皑皑(ái)
B. 包扎(zā) 怅惘(wǎng) 黑黝黝(yōu) 强词夺理(qiǎng)
C. 蜷卧(quán) 拾级(shè) 通缉令(jī) 曲径通幽(qū)
D. 卑鄙(bì) 苍劲(jìng) 露马脚(lòu) 弄巧成拙(zhuō)
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近日,德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发明了“消声混凝土”。______
①这一技术利用了声学上所谓的“排气效应”。
②当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会排挤与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声响。
③在德国的部分公路上,迄今已铺设着一种能消声的开孔型沥青。
④而如果路面上有许多半露出来的孔隙,那么排气效应就不再发生,这样就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了。
⑤它之所以可以降低噪音,是因为公路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可以“吞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
A.①⑤③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③②①④⑤
D.①②④⑤③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诗歌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6、默写下面的句子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③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野望》)
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再要和你说一遍:平日来信多谈谈音乐问题。你必有许多感想和心得,还有老师和别的教授们的意见。这儿的小朋友们一个一个都在觉醒,苦于没材料。他们常来看我,和我谈天;我当然要尽量帮助他们。你身在国外,见闻既广,自己不断的在那里进步,定有不少东西可以告诉我们。同时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的,借此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练写作的能力与速度。此外,也有一个道义的责任,使你要尽量的把国外的思潮向我们报导。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孩子,你千万记住这些话,多多提笔!
(1)在这封信中,傅雷为什么要提醒儿子“平日来信多谈谈音乐问题”“多多提笔”。请简要概括。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概括作答。
8、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我国被称为“桂花的故乡”,其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桂花在我国的分布极广。
B. 桂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极长。
C. 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
D. 我国古代诗人很早就在诗歌里吟唱桂花。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 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 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 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3】阅读第③段。根据原文,下列四项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
B. 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说明桂花的食用价值。
C. 许多古代文人的桂花诗能够让我们领略到桂花极富情趣。
D. 屈原的《九歌》对桂花的描写让我们知道了桂花的原产地在中国。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要放弃爱与希望,每一个逆行和命运抗争的、勇敢的人,都值得被奖励一朵小红花。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台词)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感,可以阐发观点。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