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景德镇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B.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 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可能。

D. 这次学校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蛮(hèng)          (bǒ)          (jìn)            (cháng)

B.照(zūn)            咒(zǔ)          线(qū)            涡(xuán)

C.述(chǎn)          (ǎi)          望(liáo)          (jìng)

D.锁(jiā)            落(duò)        立(chù)          级(sh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咆哮 劳碌 殚精竭虑 和言悦色

B.祖藉 私塾 无动于衷 正襟危坐

C.诘责 烦躁 杳无消息 任劳任怨

D.粗糙 滞留 抑扬顿挫 诚皇诚恐

4、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zhǎo)  赏(jiàn)   重峦叠zhàng)

B. hè)   嶙峋línxún空( lóu )

C. 磨(zhuó) zhōu)  延(màn )

D. xiè )  cái) 曲(pán )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坏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B.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借代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C.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比喻奸邪小人;“落日”比喻老朋友。

D.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

A首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一天之内,双星陨落,各地民众自发悼念两院士。请模仿本诗首联,抒写自己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答:我选( )。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列问题。

①《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

②概括《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父亲个子清瘦,头微昂,长期睡眠不足的眉眼呈现着忧国忧民的深思,凛冽的鼻梁和深刻的法令纹跟他的个性一样爱憎分明。别人无法想象,外表如此严肃的人,骨子里却是父爱泛滥的。

②我20多岁时,年轻气盛。有一次,因为单位上的事情,找到刚上任的局长,当时,他正准备赶去开会,被我一把拦住,一定要他听完我的一番理论。他焦急地分辩着,我大声激昂地说着,惊动了刚好在楼上的父亲。他都看在眼里,但只是默默地听着,没有过来干涉。等我回家后,他说起这件事情,此时的我已经冷静下来,已有悔意,暗自盘算该怎样应对父亲的批评。意外的是,父亲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过多地评价我的对错,只是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陪我聊了会儿天。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已经隐隐觉察到,虽然我还是很稚嫩,但父亲已经开始像朋友那样对待我了。

③父亲一直有失眠症,母亲离去后很长的一段日子,父亲更是彻夜难眠。我支个小钢丝床,守候在他身边。陪着他一起度过漫漫难眠的长夜,那些日子我们整天如枯坐在井底盼不到天明。父亲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听别人介绍某个医生,说是有种治疗失眠的特效药。父亲吃了药后,也许是为了保证药效,医生下的药过猛,父亲整整昏睡了几天几夜。闭上眼睛还能仿佛感觉到当年我们姐妹三人那惊恐不定的眼神,和刚因失去母亲早已薄如蝉翼的心,再次被这种不安激烈地敲打着。我们围在父亲身边不时去喊一下,去摸一下。现在仿佛一伸手还能触摸到那要被凝固在空气中的呼吸和急促的心跳。恍惚中的父亲也知道我们的担心,尽量回应。当我们送饭到床头,他极力撑着想起来,虽然睁不开眼也尽力张嘴吃几口,又倒头昏睡。父亲常年失眠,吃几粒安定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而这个药能让他昏睡几天,想想这药效猛得多么的可怕啊!

④有一次,父亲感冒了,卧床几天,我很担心又不敢贸然打电话,怕打扰到他休息,就在甘家的微信群聊里问了一句“甘爹好些了吗?有没有起床”。没想到这无意的一句话却伤了父亲的心,那天晚上,他发微信跟我说,“你怎么能叫甘爹呢,那是别人叫的,我是你父亲,你叫得那么生分,那么陌生。”天啊,平日宽厚豁达的父亲居然为一个别人看来无所谓的称呼发那么大的脾气。这一夜我合不上眼,一闭眼睛就仿佛看见父亲伤心的表情。我心里默念“我错了,我错了”,不等天亮我赶上最早的一班高铁赶到父亲面前道歉。因为就是在那一夜我明白了,在他心目中“父亲”两个字多么神圣,别人可以随便称呼他,但我们不能,我们是他的儿女,是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是没有人能替代的。

⑤父亲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到成为一位知名的剧作家,一路走来,靠的是怎样一种对写作不容亵渎的敬畏和执著啊!那个年代,他没有机会上学,没有老师,这种梦想是没人能支持的。他一生坎坷,跑过码头,卖过盐茶蛋,学过修理钟表,学过织布,当过官,从过政。出名后,他有很多次高升的机会。他最终选择留在小县城里孜孜不倦地创他的剧本,写他血脉相连的农民伙伴们。他的剧本几次荣获大奖。老子的《大学》有写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说,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镇静而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有所收获。所以几十年来,他坚持读书和写作,也正是因为这种坚持让他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获得了足够的幸福感。他常常很有感触地跟我说:“你看我好幸福呢,80岁还能写东西,我还要一直写下去。”

⑥天底下,最在乎我们的是父母啊。

【1】文章叙述了有关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①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按要求赏析第②自然段和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1)他焦急的分辩着,我大声激昂地说着,惊动了刚好在楼上的父亲。他都看在眼里,但只是默默地听着,没有过来干涉。(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父亲形象)

(2)闭上眼睛还能仿佛感觉到当年我们姐妹三人那惊恐不定的眼神,和刚因失去母亲早已薄如蝉翼的心,再次被这种不安敲打着。(修辞角度)

【4】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抒发的对父亲的情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二

材料: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他病危时,要求尝一口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命他请教厨师,儿子将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已经咽气了。他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认真阅读上面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许抄袭套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