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再现了一个千年帝国的灭亡。该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某中学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作为海报主题的是( )
海报 时间:公元2021年11月11日 主题:…… 内容:莎士比亚,哥伦布,贩卖黑奴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D.走向近代
3、“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这是印度领导人庆祝独立时说的话,这位印度领导人是
A. 甘地 B. 丘吉尔 C. 莫迪 D. 尼赫鲁
4、因果关系是历史发展重要的内在联系之一。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北魏孝文帝改革——结束了黄河流城分裂割据的局面
C.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5、中世纪末期,一些经营者将统购的原材料分发给有手艺的农户,农户按要求加工,经营者付给农户报酬收回产品,他们再将产品运往远方的市场销售。这样就形成了( )
A.家庭作坊
B.集中的手工工场
C.分散的手工工场
D.西欧庄园
6、“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完全断绝。”这段话源于哪次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献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大革命
7、某学生历史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有“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一党制变为多党制”等。据此 判断该文的主题可能是 (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8、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它存在了12年,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第一国际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国际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
B.第一国际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等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C.第一国际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
D.第一国际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9、茫茫的大西洋曾见证了“三角贸易”的罪恶活动。“三角贸易”中最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一段贸易航程是
A.欧洲——非洲
B.欧洲——美洲
C.美洲——欧洲
D.非洲——美洲
10、古代形成严格等级制度(亦称“种姓制度”)的国家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法国
11、1821年7月,圣马丁率军解放秘鲁首府利马,秘鲁宣布独立。1822年7月,圣马丁与玻利瓦尔举行会谈,共商破敌之策。为使军令统一,圣马丁自动隐退。1825年,玻利瓦尔率军大举进攻殖民者。1826年1月23日,西班牙军的残余力量投降。材料讲述的是
A.圣马丁的伟大功绩 B.玻利瓦尔的起事与影响
C.拉美独立运动的进程 D.西班牙统治的彻底瓦解
12、如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出现时间:约公元前3500年 著名人物:图特摩斯三世 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 文明类型:农耕文明(大河文明) |
A.出现时间
B.著名人物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13、下图是宋代赵昌所作的《岁朝图》,所谓“岁朝”是一年之初的文艺叫法。这类画作大致兴起于宋代,文人皇帝很喜欢用这样的画往来友人赏赐臣下,恭贺新禧。这幅图说明
A.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B.宋代文学繁荣
C.宋代市民生活丰富
D.文人在宋地位高
14、《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
A.罗马的法制建设
B.阿拉伯帝国扩张
C.早期的希腊社会
D.两河流域的文明
15、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这次运动的领导者是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甘地
16、1953年中央号召“集中全国力量,首先建设鞍钢”。“鞍钢”成为重点项目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17、“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体现的是 ( )
A. 印度的种姓制度 B. 罗马的共和制
C. 希腊的民主制度 D. 西欧的等级制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爆发的因素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③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 ④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它为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0、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巩固了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
21、根据右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些内容出自
领土 |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
赔款 | 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
殖民地 |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有英、法、日等国瓜分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逻辑学的创立者——
(2)创作《最后的晚餐》的画家——
(3)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
(4)领导美国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革命家——
23、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_____》和《最后的晚餐》。
24、1945年8月的 洽降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中国战区的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的受降仪式做了必要的准备。
25、8世纪前期,______________ 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6、(1)《哈姆雷特》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 “热月政变”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使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对号入座(将序号填到适当的位置)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遣唐使来华 ③“交子”出现 ④郑和下西洋 /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 ⑥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⑦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⑧设立军机处
唐朝 宋朝_____________
明朝 清朝_____________
28、古埃及文明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的母亲河是______。
2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朝。
30、公元前27年,______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2)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4)被称为文艺复兴先驱的是:
(5)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6)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事件是:
32、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写出图一、图二、图三所示机器分别是什么?
33、回答有关古代欧洲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组问题。
(1)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高峰在谁执政时期?指出这一时期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指的是哪一法律文献?
(3)查士丁尼时代编纂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在位时期编纂的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什么文献?这一文献的局限性和地位各是什么?
34、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变革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英国特色】
材料一: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实现了政治稳定。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税公路和海岸运输发展,加强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不同地区更为专业化的分工。最后,尚无一个国家有军事力量向18世纪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发起挑战。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1)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为限制王权通过了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美国民主】
材料二:
独立战争后,美国交通运输事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公路,挖掘运河,修筑铁路。美国是世界上筑二个兴建铁路的国家。铁路的兴建和火车的发明是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史上最大的变革,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加速了西部土地的开发,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使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摘编自张玲蓉《试论19世纪美国交通革命》 |
(2)根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的设计原。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苏中改革】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13-1920年间苏联(苏俄)工农业生产下降和1920后苏联(苏俄)工农业生产上升的原因。根据材料三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材料四: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 类型 |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
1952年 | 71.8% | 6.9% | 0.7% | 1.5% | 19.1% |
1956年 | 7% | 0.1% | 7.3% | 53.4% | 32.2% |
1980年4月,邓小平明确同意姚依林从减轻国家负担的角度支持落后地区农民包产到户、发展生产。到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对这一过程,邓小平回忆说:“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 ——摘编自《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 |
(4)根据材料四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四文字,分析邓小平支持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外各国的改革与发展中,你得到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