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仲载 窒息 锐不可当 屏息连声
B.浩瀚 娴熟 鹤立鸡群 抑扬顿挫
C.咆哮 劳碌 暗然失色 惨绝人环
D.新秀 由衷 从容不迫 殚精碣虑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是( )
A.9月24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王良军长》上影后,我区各单位陆续组织员工、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王良军长的英雄事迹受到大家推崇。
B.他相貌平平,衣着朴素,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C.长篇小说《西游记》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确引人入胜。
D.12月26日,綦江古剑山雪花纷飞,人们纷纷前往观赏,古剑大道上的车摩肩接踵。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ɡ) 两颊(xiá) 晦暗 惧惮
B.怠慢(dài) 糜子(mí) 眼眶 斡旋
C.蓦然(mò) 磅礴(pánɡ) 纨绔 严峻
D.怅惘(wǎnɡ) 褪色(tuì) 潦原 恬静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①(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对上面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B.乙诗通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景象。
C.乙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同时正面写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
D.两诗结构严谨,衔接自然,均使用对偶,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名篇。
6、课文默写
(1)淮南秋雨夜, 。
(2) ,相伴过年华。
(3)转觉鸬鹚毛色下, 。
(4)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5) ,归思方悠哉。
(6) ,怅望青田云水遥。
(7)但是它 ,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7、法布尔的《昆虫记》是十卷本科普著作。读《昆虫记》,我们会发现原来科学世界是那样精彩迷人。例如,作者不仅仔细观察①____劳动的过程,还爱怜的称他们为“清道夫”;歌颂了②____为后代做出的无私奉献,称它为儿女操碎了心;盛赞了③____的建筑才能,认为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空格里填上选项)
A.食粪虫 B.黄蜂 C.小甲虫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不幸诗家幸
-----时事评论集《常识》序言
①除非你是梁启超,有一支生花妙笔,能够痛快淋漓地把四万万人的心底话都写出来,或者是林行止,香江第一健笔,能日日笔耕,每年一本集子恰恰就是整个时代的记录;否则,把时事评论结册出书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首先,技术上有难度。时事社会评论永远都是一种介入,这种介入性格通常都能反映在文字里头。例如“最近”,评论家最常使用的一个词,当他写下“最近”这两字的时候,他已经假设了许多东西不必再说,因为那都是最近发生的事,感兴趣的读者早已知之甚详。假如他还要长篇大论地把已经发生的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明,不只报刊篇幅不允许,连读者都会嫌他太啰嗦。也就是说,一篇优秀的评论在发表当时总是欠缺背景的,理由是那个背景就是当时的社会认知、媒体回响以及读者的心理情绪,用不着你去铺排,也很难铺排。可是它若在一两年后成书,这种精简的优点就会反过来变成缺点了。因为原来的背景不复存在,再铿锵有力的言论也会变成脉络抽空的一堆文字,漂浮无根,读来不知所云,读者必须发挥很大的想象力,才能勉强回到这些文字所契入的当年时空。
③然后我们就要来谈时间的问题了。
④在我读书上学的年代,香港人最欢迎的评论大概就是预测和评论赛马的“马经”了。眼光奇准的马评家不知有多少粉丝,有时候一个人就能带起一份报纸的销量。可是我从来没见过哪一个马评家会把自己的文章结集出书,再忠实的追随者和赌徒也不至于要看过期的赛马预测吧。所以我很早就放弃了出书当“作者”的幻想(假如出书是作者身份确认的话),因为我一出道写的就是评论。除了马评、股评这类如此极端的例子之外,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和时间有关,它们的寿命就和它们所评的对象一样长,或者一样短。
⑤艺评和乐评的情况还好一点,因为据说艺术是不朽的,尤其是艺术史上的经典和古典音乐,看的人仍然很多,听的人还是不少,因此谈论它们的文章至少有历史价值。依此类推,凡是所论对象在世年月越长的,评论文字腐朽封尘的机会也就越低,例如书评、影评。至于时事,被人遗忘的速度奇快,评论时事的文章也当然是要过去的。
⑥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几年前发生过矿难,评论家费煞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结果它不只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频密地发生。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⑦我们常把经典和畅销书对立起来,觉得后者虽能红极一时,终究是过眼云烟;而前者面世初时光华内敛,却能长明不息。写书出书,当以铸经典为职志。然而,我却一直向往西方知识史上一种以畅销为荣的出版物,那就是“小册子①”了。从长度来看,这手册型的小书又不过是篇长文的篇幅;从深度看来,它们不求专精但求浅显。知识分子在皓自穷经钻研学问之余,写这些上不了庙堂的东西就是想普及某种观念,为社会的变革造势。假如它们畅销,一纸风行,那就是目的达成的 征兆。擅长小册子书写的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经嘲笑出版商:“你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出版’。你们一想到‘出版’这个动词就想到印书,但它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它的真正意义是‘面向公众’。”寻常书商印书,赚钱是动机;写小册子的知识分子出版,欲是回到“出版”的根源意义:让一种想法公之诸于世,交给“公众”分析思考,再酝酿出变化社会的土壤。抱着这个想法,我把近年来的时事评论结集成册,献给中国所有的时评作者,能与你们共赴国运是我的荣幸。
(文/梁文道,有删改)
(注释)①小册了:西方历史上一种以普及和知识为目的出版物。
【1】文章第①段,作者认为把时事评论结册出书的意义是什么?)
【2】把时事评论结册出书在技术上存在的困难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文章标题为“江山不幸诗家幸”,请从时事评论的写作价值角度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4】读第⑦段,说说“小册子”与一般畅销书有何异同。
9、按要求作文。
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和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
请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