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书法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芝是东汉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草书之祖”“草圣”,他独创了“一笔书”,其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B.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代表作《祭侄文稿》被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C.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中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
D.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大小兼收,收放结合,疏密得体。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①以增强艺术表现力,②使之放大点据整个画面,③指拍摄人或物的装一部分,④形成强烈视觉效果。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所以,消息和新闻特写并不完全相同。
A.“本、最”是副词,“或”是连词,“整个画面”、“最生动感人”是偏正短语。
B.选文中画线句“消息和新闻特写并不完全相同。”的主语是“消息和新闻特写不相同。”
C.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判断句。选文的语气基本是陈述句。
D.将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②④①。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荻港(dí) 濒临(bīn) 罅隙(xià) 惟妙惟肖(xiào)
B.拨款(bō) 镂空(lòu) 邪祟(suì) 俯仰生姿(fǔ)
C.秀颀(qí) 妥帖(duǒ) 摄取(shè) 摩肩接踵(zhǒnɡ)
D.牛犊(dú) 桥墩(dūn) 傅说(yuè) 一厝朔东(cu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母亲节到来之际,李季瞒着妻子和儿子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送给妻子。
C.语文老师如果一味让学生模仿“考场满分作文”,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D.动漫专题片《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地演绎了党史故事。
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春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两字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中有画,以传神的笔墨刻画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堪称千古绝句。
6、默写。
(1)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者以死明志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达诗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7、习近平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请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内容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下的母亲
何君华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成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④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是放大假,每个月只有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也不愿去学校了。
⑤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往家走。
⑥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俄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⑦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垛又一垛的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⑧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顶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⑨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⑩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⑪我哭了。
⑫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⑬我哭了,嚎啕大哭。
⑭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
⑮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⑯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计不回头。
⑰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阅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了。
⑱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
⑲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
⑳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什么原因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㉑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㉒从昨晓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俄,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㉓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冒着月光干活儿。
(摘自《中国青年报》)
【1】阅读选文,根据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情节 | 心理变化 |
请假回家看母亲 | 撒谎、想家 |
① | 急切、盼望 |
看见打谷场的人影 | ② |
③ | 伤心、难过 |
没进家门转而回校 | ④ |
【2】分析文章第⑧自然段的作用。
【3】文章以“月光下的母亲”为题,有什么作用?
【4】“成长往往是一瞬间的事”。请结合文章划线句“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以及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
9、按要求作文
以《我最喜欢的一棵树》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恰当引用资料,语言准确、生动。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