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边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推知,他探究的是(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代希腊
2、这次会议结束后签订的公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这次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日内瓦会议
C. 华盛顿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3、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该事件指的是( )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D.罗斯福实施“新政”
4、下图反映了“印巴问题”的现状。导致该现状出现的历史根源是( )
A.蒙巴顿方案
B.联合国“分治决议”
C.人口膨胀
D.环境恶化
5、下列是小琳在学完古代史后整理的笔记,你认为描述正确是
①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期到达中国,奉命外出视察,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规模
③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④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下图所示是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陶器之一。陶器的出现( )
A.标志国家的产生
B.说明了制瓷技术的成熟
C.有利于人类定居
D.产生了最早的文字
7、法国史学家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与“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B. 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C.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 发现并开发美洲大陆
8、汉莫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产生于(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代希腊
9、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代表
10、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关于这项水利工程的信息正确的是( )
A.修建者是春秋时期的蜀郡太守李冰
B.灌溉的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称号
C.不幸毁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
D.是沟通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工程
1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拥有共同的经济市场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③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④良好的工业技术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否定了“君权神授”理论,规定国王
A. 有权随意废除法律
B. 不能随意征收捐税
C. 不是国家政权象征
D. 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13、开工业文明先河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4、下图立足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审视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系列革命。从中可推知
A.战争是历史演进的决定因素
B.民心是统治兴亡的重要基础
C.反战是俄同革命的核心课题
D.革命是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
15、“一战”中,中国在日本的极力怂恿下,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因此战后中国被邀请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这里的“外交失败”是指
A.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B.中国以战败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C.中国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遭到拒绝
D.中国要求同英法美一起平等分享战后成果的提议遭到拒绝
16、1871年的“3·18”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材料评价的是
A.击败反法联盟
B.宪章运动
C.建立第一国际
D.巴黎公社运动
17、下表为某村1948年到1953年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8、九年级王伟同学以《罪恶的“三角贸易”》为题写出如下提纲,其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洲是“三角贸易”中遭受灾难最严重的地区
B.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运往美洲的主要是金银财宝
C.美洲殖民地是欧洲殖民者进行大机器生产中心
D.“三角贸易”有力推动了非洲和美洲经济的发展
19、《神曲》这部文学作品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该作品的作者是( )
A.但丁
B.拉斐尔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20、"日出东方"尾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八七会议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中共"七大"的召开
2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的主要贡献是_________。
22、公元前405年,罗马颁布成文法________,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公元前6世纪,________创立了佛教。
23、战争在给人类的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同时,又促进了科技的创新,进而推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20世纪前半期的现代世界,风云变幻,急剧动荡,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的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39年9月1日,____________,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4、17世纪,在美、非、欧三洲进行的一场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______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1990年,______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26、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________。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________。
27、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______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______时代。
28、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使英法的“ 政策”达到了顶峰。1942年1月,二十六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29、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 。
30、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__________统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_______。
31、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亚欧各民族在封建时代的发展具有各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西欧封建制度是哪个国家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后逐渐确立起来的?这个国家的哪一位君主被教皇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2)由于长期战争导致财政的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西欧封建主为此组建的东征部队叫什么?1453年,拜占庭最终灭亡于哪个国家?
(3)公元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幕府统治有何主要特征?
3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流行于什么时期?哪个大洲的谚语?含义是什么?
33、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写出图一、图二、图三所示机器分别是什么?
34、观看下面三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图二:1919年,在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下,匈牙利无产阶级勇敢地拿起枪杆子,用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图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的经济陷于崩溃,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工人阶级和劳动民的革命斗争日趋高涨。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的水兵起义,建立全德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等地工人和士兵奋起斗争,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1)根据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通过图文介绍反映出的三个事件的革命性质是什么?
(3)根据图文介绍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