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画线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心急火燎(liǎo) 拈轻怕重(niān) 循规蹈矩(jǔ) 转弯抹角(mò)
B.风度翩翩(piān) 弄巧成拙(zhuó) 悲天悯人(mǐn) 如释重负(zhònɡ)
C.大相径庭(jìnɡ) 万里迢迢(tiáo) 扑朔迷离(sù) 眼花缭乱(liáo)
D.矢志不移(shǐ) 脍炙人口(huì) 虚无缥缈(piāo) 以讹传讹(é)
2、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平民多穿麻布衣服,所以又称布衣,由此引申而来的“布衣之交”可理解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
B.文天祥,字履善,南宋文学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留下的千古名句。
C.《阳关雪》是当代作家余秋雨以自己探访阳关古址的经历为题材写下的一篇散文。
D.小说《父母的心》的作者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山奇险秀美,巧夺天工。
B. 小刚同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受到大家一致称赞。
C. 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老人家感觉神清气爽。
D. 周末,大家一起出游,共享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C.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D.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诸子登岘山
(唐朝)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④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时所作。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④羊公碑:晋人羊祜(hù)镇守荆襄时,常登岘(xiàn)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比如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格律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首联两句蕴含哲理,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C.颈联写诗人远观所见,描绘了一幅水枯天寒、凄冷萧条的画面,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伤感的心情。
D.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炉,先写景抒情后议论,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6、默写
(1)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作 。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土就沿着峡谷间迁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 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 ,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的丽江,迁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
以上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又叫《西行漫记》,作者是 ______。他通过访谈与对话,搜集到大量有关 _________(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并在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选文中三处划横线的地方应填 ________(桥的名称)。
8、阅读《从心所欲不逾矩》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心所欲不逾矩
莫言
①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我父亲的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成不了书法家。但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天分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会把字写得好看一些。而只要字写得好看,即便不名一文,亦可走遍天下。
②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是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于是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
③我这先祖,有一年,去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④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的两件事。
【2】文中第②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
【3】请从人物塑造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
【4】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
9、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1.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2.不少于600字;3.字要写得规范,整齐;不写错别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