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传统医学认为,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与自然相应,在养生时也应该顺应四时气候冷暖变化的规律和特点。②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 我国自古就有冬令进补的习俗。③在冬季,人们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增强,适当进补不但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养精蓄锐,使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A.第①句中“人与自然”“四时气候”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②句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冬天是时机。
C.第③句中“不但……还”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D.第③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应改为“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2、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夹带太多调侃的语言,就不合时宜了。
②对象是长辈,说话要尊敬;对象是平辈,用语可以亲切。
③读者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写作时的用语也应有所不同。
④文章使用的场合也需考虑。比如为隆重集会发言可以写一篇有关主题的庄重的演讲稿;
⑤除了写作的目的外,还应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的场合。
A.③②①④⑤
B.④①⑤③②
C.②③①⑤④
D.⑤③②④①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将“可以提升自我”和“能够增长知识”互换位置)
B. 通过后天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苦训练和磨砺,使浙江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的某些选手的记忆技能发生了改变。(去掉“通过”或“使”)
C. 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在“随地吐痰”之前加上“不”)
D. 广州是个国际化都市,请市民自觉保护城市秩序,爱护城市环境。(把“保护”改成“维护”)
4、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A.根据
B.模拟
C.赠
D.泛舟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是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6、依据课文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3)《孟子》中孟子认为,大丈夫要占据“仁、礼、义”,含蓄地说就是: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的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出了江水急速奔涌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为国尽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速读《昆虫记》中以下几段描述,在目录中找到相应的标题。
目录 红蚂蚁………… XX 蝉和蚂蚁的寓言……XX 蝉出地洞………… XX 蝉的蜕变………… XX 蝉的歌唱………… XX 螳螂的捕食……… XX 螳螂的爱情………… XX 螳螂的巢………… XX 蟋蟀的歌声和交尾…… XX 大孔雀蝶………… XX 小条纹蝶………… XX | 片段一:虽然红蚂蚁和石蜂一样,也属于膜翅目昆虫,但它回家的办法却没有那么高明,这一点可以通过它只能顺着原路返回的事实得到证明。 标题:红蚂蚁 |
片段二:休息的时候,螳螂会把捕兽器折起来,举在胸前。于是,这虫子又成了一副祷告的模样。可一旦有猎物经过,祈祷的姿势立刻就不见了。 标题:________ | |
片段三:有时候,特别是在闷热的傍晚,它沉醉在阳光中,往往会缩短甚至取消歌声之间的停顿。弓弦拉出第一个音符的时间大约是早上七八点钟,此后乐队就一直要到夕阳的余晖散尽才停止演奏。 标题: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体如何顺应生物中节律
王欣
①生物钟普遍存在于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内。科学家曾级把一群牡蛎带到离海很远的地方,它们的后代依然按照潮汐涨落的时间开合,仿佛保存着祖先对于海洋生活的“记忆”。人类自远古以来就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体温与血压的波动、免疫功能的调节、各个脏器的运行与休整等无不由神奇的生物钟暗中指挥。
②生物钟的正式名称是生物节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对生物的饮食、睡眠、新陈代谢等生理状态进行调节。生物钟主要由生物节律输入系统、生物节律输出系统、生物节律中枢这3个部分组成,约24小时为一个振荡周期。
③人类的生物节律中枢处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如果该部位被破坏,正常的生物节律就会消失,出现睡眠障碍、激素分泌紊乱和情绪失常。
④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与视交叉上核神经元的受体结合,对调节昼夜节律有明显的作用。褪黑素本身的释放则与光照强度有关:白天光照强烈,褪黑素的释放减少;夜晚光照减少,褪黑素的释放显著增加。褪黑素改善睡眠的作用常被保健品行业大肆宣传,然而大多数国家对褪黑素的使用持谨慎态度,作为处方药严格控制,因为它属于激素类药物,而人体存在着“下丘脑-垂体一靶腺”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滥用激素类药物会导致自身激素合成减少,停药后引起严重反弹。
⑤除了褪黑素,生长激素、催乳素、皮质醇、促甲状腺素、瘦素、胰岛素的分泌也存在各自的周期性,它们引起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起伏和情绪波动。很多人到了夜晚倍感孤独,这不仅与性格和境遇相关,也因为激素的作用放大了低迷的情绪。
⑥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3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生物钟的基因调控机制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成功分离出周期(period)基因。这个基因可以编码PER蛋白,PER蛋白在夜间累积,达到一定的量则进入细胞核抑制period基因的编码,于是PER蛋白在白天的表达量降低,如此夜间积累、白天降解,周而复始,以24小时为单位循环波动。
⑦period基因是在果蝇体内发现的,如果这个基因被破坏,昼夜节律就会紊乱。人类的生物节律主要由clock、Bmall、period和Cry这4个基因组成,它们存在“转录一翻译-抑转录”机制构成的反馈环,其表达水平呈24小时周期性波动。这些基因分布于视交叉上核杏仁核、下丘脑腹侧核等脑区,使神经元的兴奋性表现出昼夜节律,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也出现昼夜节律内脏功能受其影响而出现周期性变化。
⑧了解生物钟的原理之后,我们该如何顺应生物钟的节律呢?简单地说就是早睡早起,三餐规律。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人体的修复功能就会下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消化系统容易受损。现在人们最常见的陋习就是熬夜和不吃早餐,这会造成胃溃疡、胆结石等疾病,还会增加患肥胖症、糖尿病和肿瘤的几率。
⑨在昼夜节律的基础上,还有以月、年为单位的生物节律,包括月节律和年节律,月节律主要反映在动物的生殖周期上,年节律则表现为动物的冬眠、夏蛰、洄游。人体虽然没有典型的年节律,但是新陈代谢和脏器功能会随季节发生一定变化,中医提倡“春养肝、夏养脾、秋养肺而冬养肾”正是为了适应寒来暑往的季节变迁。中医讲究的“子午流注”“节气养生”“不时不食”都是跟随着自然节拍调整饮食和作息。我们既要尊重生物钟,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要知道生物钟有一定的弹性和个体差异,不必像闹钟一样严格自律,其实健康快乐的心情是最好的保健品。
(选自《科普时报》,2021. 6. 21,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钟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主要由生物节律输入系统、生物节律输出系统、生物节律中枢组成。
B.激素的分泌有周期性,会引起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情绪波动,如我们在晚上倍感孤独就是激素的作用。
C.生物节律包括昼夜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我们应该顺应节律,养成规律的作息,健康的身体。
D.文章先引出生物钟的概念,然后详细说明其原理,最后紧扣标题介绍方法,是典型的逻辑说明顺序。
【2】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打比方、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章用词精准,措辞严谨,请结合第四自然段加点的两个词进行分析。
【4】小月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紧凑,学习生活这么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去顺应生物钟节律,而且我们还很年轻,也没有必要去适应。”你同意她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9、请以“我的读书方法”为题目,写一篇说明文,将你常用的读书方法介绍给大家。不少于500字。要求说明内容层次清晰,有一定的说明顺序,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