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中卫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2、下面各句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A. 一个正直的人,决不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B. 据美国国防部专家透露,美国将在五年内用纳米技术建造一支别具匠心微型军队”。

C. 帝国主义列强曾经肆无忌惮地对我国进行掠夺。

D. 雨后初晴,登上峰顶,遥望黄河,令人心旷神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B.在克服大风沙、强干旱、大温差等不利条件之后,沙生芦苇、沙生柽柳、河西菊、沙拐枣、甘草、骆驼刺等植物在西北大沙漠地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C.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D.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因此,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客户端。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正襟危坐,敬重有加。

B. 我从每一件东西的名称慢慢学起,由期期艾艾地发音,进展到可以在十四行诗中,进行

无限美妙的想象。

C. 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

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①此诗当作于唐广德元年(763年)年底,吐蕃攻陷蜀郡西北的松州、维州、保州,时杜甫欲下江东。拟由阆州乘船沿嘉陵江南下。此诗或作于离梓之前,或作于抵阆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题目“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B.这首诗语言简洁,感情真挚,前两句主要陈时事,后六句主要抒怀抱。

C.颔联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烟尘”代指吐蕃军队。

D.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对庸懦无能的文武失望和谴责,以及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中“还”字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

①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寺寓居作》)

⑤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马说》)

⑥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白居易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来表现卖炭翁的悲慘遭遇(用《卖炭翁》中的诗句回答);杜甫心忧天下,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⑦诗歌风格多样:有的含蓄蕴藉,如《关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女子的爱慕之情:有的率性豁达,如王勃竟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破时空阻隔,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文段赏读】从下面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还有一件要紧的小事情:信封上的字别太大,把整个封面都占满了;两次来信,一封是路名被邮票掩去一部分,一封是我的姓名被贴去一只角。因为信封上实在没有地方可贴邮票了。你看看我给你的信封上的字,就可知道怎样才合适。

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热,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嘚嘚”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应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在香山,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均匀的,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刻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吧。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找到的。那就待来生吧,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重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风庐散记:宗璞自选精品集》,有改动)

【1】第一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2】第二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六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同学们,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美景,能陶醉心灵;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一本好书,一段佳话,一段历程,一次洗礼。

请你以“我的好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①内容切记笼统、空泛;②语言要富有感染力;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