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B.《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抒发了作者吴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茨威格,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展现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开启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定会加快人类利用、探索、开发宇宙的步伐。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D.运动有三忌:一忌餐后立刻运动,二忌过度运动,三忌盲目运动。
3、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爱岗敬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A.共和国宏伟大厦是由一个个行业、一个个岗位的“砖瓦”筑就的。B.立足平凡岗位、人人争先创优,“百职如是,各举其业。”方能众志成城、集聚众力。C.三百六十行,倘若每个人都能立足平凡岗位,齐心敬业、履职尽责、勤勉奉献,我们就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D.正因此,敬业精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民族。
A.A
B.B
C.C
D.D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画老年眉间的江心秋月白,颐养烟波钓叟的宁静与淡泊。
②一生,画少年眉间的梨花白,开满浪漫与踌躇;
③风霜为底色,时光打鬓,岁月摹眉,眉间好景致。还须人自己来画。
④画中年眉间的一树枫红,开满深沉与热烈;
⑤人生如戏,出戏入戏,戏的重彩便是画眉。
A. ③②④①⑤ B. ⑤③②④①
C. ③⑤②④① D. ⑤①③②④
5、古诗词鉴赏。阅读《饮酒(其五)》,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说说“此中有真意”中“真意”的含义。
(2)本诗中诗人的精神追求与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表现的颇为相似,请结合他们这两首作品说说其相似点。
6、古诗文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评价《昆虫记》“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选段进行简要阐述。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8、香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⑦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婆家还在怡保,自此以后,我便时时返回怡保省亲了。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⑧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⑨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⑩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⑪“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⑫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⑬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⑭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⑮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⑯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概括事例说明香伯有哪些“怪脾气”?
【2】阅读文章第①段,说说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段描写有何作用?
【3】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赏析第⑨段划线句。
【4】香伯是文章主人公,“香伯”之“香”既源于饼,又另有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香”的理解。
9、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学业的成功与进步,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家庭的幸福与安康,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请以“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③立意自定;④文体(除诗歌外)自选;⑤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