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讨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时,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是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图家权力机关。”宪法内容体现了
A.人民主权至上原则
B.党内民主集中原则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其中由彭德怀带领一百多个团发动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5、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前提条件是
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B.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北伐军英勇作战
6、“国民若是有救国的决心,要先把私通日本的卖国贼政府推翻,然后可以废除密约,争回山东,除了这个法子,是万万不行的。”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护国运动
B.二次革命
C.五四运动
D.签订“二十一条”
7、下面不属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的是( )
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农民翻身做了主人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壮烈牺牲的事迹,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
A.开拓进取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刻苦钻研的精神
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这样,中国人民经过长达( )年的艰苦卓绝抗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A.八年 B.十四年 C.十年 D.十二年
10、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我国有14亿人口,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从新中国人口出生的统计来看,1961年是人口出生最少的年份,请结合当时的国情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争的影响
B.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
C.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城市,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A. 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的失败加深了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矛盾,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3、下列英雄人物中,哪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
①董存瑞
②黄继光
③刘胡兰
④邱少云
⑤王进喜
A. ①②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
D. ②④
14、照相和摄影传入中国后,丰富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保留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A. 《定军山》 B. 《渔光曲》 C. 《英雄儿女》 D. 《廊桥遗梦》
15、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即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16、建国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建国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到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面对生活的变化,陈友汉内心的想法可能是( )
A.如今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7、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创作的电影主题曲《英雄赞歌》中唱道:“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下列史实与“驱虎豹”相符的是( )
A.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战五捷,把英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B.上甘岭战役中我军损失惨重,以战败而告终
C.人民战士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帝国主义侵略者驱逐出朝鲜
D.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8、洋务运动中提出了“求富”的口号,下列体现这个口号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轮船招商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创办新式学校
19、状元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的民族资本家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卢作孚
20、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部门预算、转移支付等渠道,不断完善投入机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国家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①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②加强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
(3)陈独秀等以《_____________》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2、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78年,安徽______村村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2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________。
24、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________”代替“________”,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________地区。
2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为中英“______”,中法“______”。
26、“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是中国政治、经济等近代化的全面起步。”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7、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同仇敌忾,顽强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把他们的姓名分别填在相关事件后的横线上:
(1)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禁烟英雄是___________;
(2)坚守虎门炮台,壮烈殉国的广东水师提督是___________;
(3)年逾六旬,却“亲自舆榇”出关,收复新疆的陕甘总督是___________;
(4)1894年,平壤战役中奋起反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5)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号管带是___________。
28、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29、积极影响: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华民族______的汪洋大海之中。
30、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________的正式建立;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为目的,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________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经过浴血奋战,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
31、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爆发于哪一年?领导十月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是谁?
(2)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2、综合探究题。
中共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
(1)说说“中国梦”提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什么奋斗目标?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5)列举我国构建开放型新体制的具体表现(至少举2例)。
33、2012年11月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阐述了“中国梦”战略。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改革开放后,我们正朝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并取得了一些系列成就。请你列举至少三个方面的成就,并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看法。
34、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启航。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为题,设计了几个栏目,请您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成立条件)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2)图片中的四个人物哪一个没有出席中共一大?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你怎样理解其中的“新”?
(4)通过以上活动探究,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