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5年,我国城市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 )
A.私营企业
B.国有企业
C.乡镇企业 D.外资企业
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而革命文化则是其重要源头。在以下相应时期中,属于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文化内容是( )
选项 | 时期 | 内容 |
A | 新文化运动 | 民主、科学 |
B | 八七会议 |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
C | 抗日战争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D | 一二·九运动 |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
A.A
B.B
C.C
D.D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共产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4、在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开展的“清党”运动中,遇害的共产党人有
①郭沫若
②向警予
③夏明翰
④李大钊
⑤邓演达
A. ④⑤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5、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土地分配情况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人数较少的地主、富农占有绝大多数土地
B. 人数较多的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C. 土地分配严重不均
D. 土地全部被地主占有,农民没有土地
6、下列历史事件,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作为重要阵地的是
A.广西起义 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 D.义和团运动
7、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8、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可见当时党的中心工作是
A.发展党的组织
B.开展军事斗争
C.解决农民问题
D.领导工人运动
9、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宣布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以作军费使用,并授予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薛岳一枚美国勋章。随后,美、英两国又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这说明该战役的胜利(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彻底扭转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0、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相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一大 B.中国共产党三大
C.中国共产党二大 D.中国国民党一大
11、“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 萍浏醴起义 B. 广西起义 C. 武昌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2、《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A.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得到改善
B.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D.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3、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今年(2021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少周年?( )
A.二十周年
B.三十周年
C.五十周年
D.一百周年
14、下表所反映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 飞腾公司 | 中华电视台 | 台湾电视台 |
影片或栏目 | 《跨过海峡》 | 《返乡探亲》 |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
A.调整“三不”政策
B.举行汪辜会谈
C.两岸实现“三通”
D.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15、它(下图)集天下园林之大成,汇集南北、中西特色建筑,被称为“万园之园”。在近代遭受一场浩劫,不仅秀丽的园林被毁坏得满目疮痍,其收藏的奇珍异宝也被劫掠一空。从中反映出( )
A.鸦片走私的猖獗
B.英法联军的贪婪
C.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的残暴
16、下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注:時——时;開——开;豐——丰;廣東——广东;國——国;圓明園——圆明园;燒——烧)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A.1840年
B.1842年
C.1856年
D.1860年
17、“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此翁”和“你”分别指( )
A.邓稼先袁隆平
B.钱学森屠呦呦
C.邓稼先钱学森
D.袁隆平屠呦呦
18、“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在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19、1911年4月,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写下《与妻书》;“……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表达了他革命的决心,他所参加的起义应是( )
A.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萍浏體起义
20、下列条约与内容配对正确的是( )
A. 《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B. 《南京条约》——赔偿英国2亿两白银
C. 《虎门条约》——英国从中获取领事裁判权
D. 《辛丑条约》一一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2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_____。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_____,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22、________年________月,英国军舰突然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城,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史称________战争。
23、写出一个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关于解决燃料供应问题的著名民用工业:______。
24、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2014年,全军政治工业会议在____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5、________(会议)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________(会议)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6、【打击土豪·耕者有田】几千年来,我国农村是地主占有大量耕地,农民无地或只有少量土地。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是在________年底。
27、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是在__________ 。
28、太平天国起义后,洪秀全称“________”,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________为东王。
29、根据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史实填空
(1)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2)地主阶级反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4)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30、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它们是深圳、珠海、汕头和____;1990年,又在上海建立了____,这被称为是打出了“对外开放的王牌”。
31、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罪恶战争,不屈的中国军民奋起抗争,写下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篇。
(1)勿忘历史:列举出两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
(2)缅怀英烈:任举两位英勇反击外来侵略的爱国人士,并概述其典型事迹。
(3)反思历史:你认为当时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战争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留给我们怎样的历史思考?
32、识读下列图片,结合图片写一段120字以上的话,先写出小标题,注意逻辑与条理清楚。
33、从公元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内,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根据相关知识请回答:
(1)写出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至少三次)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又是哪个?
(3)从中国近代屈辱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破,近代文明传入中国,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下面组图的变化:
材料二:清朝官场“大人”、“老爷”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府的各个部门仍沿用着前清官场的旧称呼,孙中山认为“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
请回答: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组图,图中的人物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什么思想观念?
(3)请你说出近代社会习俗的一些其他变化的一个例子?并且找到除材料二以外其他的变化原因?(4)当今社会,一些中学生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他们认为这属于个性张扬,与世界接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